不死的功课
退休不上班的日子,已经一年半,算算有五百多天的日子,虽然我的新居故意不设置“工作空间”,但我却还是利用“起居室”, 每天开启电脑,书写着我计画中的书稿,好像依然热情洋溢“在工作中”似的。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反而激起我更加勤奋 的工作情绪?为何如此,我不是想追求“每天都在度假”的日子吗,可相较起来,我发现人在“无压”的状态中,会更有效率地表现真正的“本我”之色。
原来如此,现在我总算深昧“压力”造成的阻碍与困境了。
追述我的生活细节;早晨睡到自然醒,经常早午餐合并吃,下午阅读书报,傍晚外出散步运 动,下厨做饭陪猫吃,晚上电视时间,午夜跟猫玩躲猫猫,凌晨上床进入梦乡。
相信这样的内容与节奏,是谁都会露出羡慕的神色吧。
可 是,真正轮到你来过这种日子,或许也同样会有很多人说;“偶尔为之,还可以,长久如此,未免太无聊了,受不了。”
人是群聚的动物,像我这样 选择独居在旷野之处,完全杜绝“社交生活”、深居简出、没有朋友互动,平日只跟书、猫打交道。
“这样的生活不寂寞吗?”
电话 铃声几乎不会响,手机也只是广告简讯,我的静默时光,与居处前面的河水交叠着、相伴着,悠然漂流过每一日。
当生活突然去除杂音
我常回忆起青春时期,离开原来的山居,搬迁到市区的那次经验;那是 我到台北之后,第五度的搬家,迁移对我来说,好像习以为常,倒是人与家具都抵达了现场,唯独电话必须要等待一周之后,才能来架线装设,这一段“没有外来声 音”的空窗期,曾经令我感到被一种“恐惧”所笼罩。
当年,还没有电脑、手机这种高科技,能与外面世界联系的唯一管道就是“电话”,少了它, 生活陷入“无能”的状态,朋友、亲戚都断了线,你彷佛处于孤奥无援的境地。
天上堆积着“乌云”,脸上罩着“黑头套”,我感觉被世界遗弃了的 孤单,电话像是一条生命线,少了它,心里的不安全感造成了恐慌。
七天后,电话终于接通了,我第一通打出去的竟然是:询问时间的111。当线 路那头传来“报时语音”时,我去除了多日的不安,感觉被一个机器声音抚慰的我,这才发现,我其实并没有需要急于连络的人或事情。生活机能方便的城居,只要 一走出去,要什么有什么,我到底在担忧什么?
我想,那种“无助”的恐惧是来自平常的惯性所然,当生活中完全去掉“杂音”后的宁静与沉默,人 是处于“一无所有”的境界,“无声”让我们渴望“两袖清风”,把一切还诸天地。
天籁无声的境界
绝对“静默”的体验,是在潜水活动中的另一次震撼教育;那也还是青春年华的我,报名参加同事所组织的“潜水训练队”, 每个周末清晨到东北角的海湾进行潜水活动。
所有装备齐全的我,兴奋地下海,经由呼吸管与蛙脚的辅助,比游泳还容易,我很快就学会浮潜,蛙镜 下五彩缤纷的游鱼与水草,交织出一片绮丽幻境,吸引你不由自主地寻向更宽广、没有礁石阻挡的地方。
然后,我渐渐地远离了岸边,大海的深度是 人类想像的“乌托邦”吧,我体会着身体被海水满满包覆,但又有脱去牵绊完全自由的幸福感,此时,忽然我听见滴答、滴答……像是时钟敲出的秒计,可是,这些 声音的来处,其实是我自己的心跳,因为周遭的寂静,而导致即使是沙漏、风吹、花开、草长的声音,也一概听得见,原来,天籁无声的境界便是如此。
我 吓坏了,敢与无声世界的“空”面对、相处,那是需要自己够静定、够沉着、够清明吧。当时,我知道我是不行的。
当我起了这样的念头后,周遭的 环境立刻像被抽掉了空气般地凛然,把我架空在无倚无靠的绝境,一时之间,恐惧的阴影临头,紧张使身体僵硬、头脑混浊、眼界模糊。我伸手挥舞,向同伴示意我 的不适与求助,在教练的扶持,终于得以安全返回岸边。
在城市学习宁静茧居
有 人把无声世界也比喻为“死寂”,可见天人五衰,或一切毁灭之时,不是五感俱失,也是注定被“空”侵蚀了、凌驾了。这些经验都让我早早就懂得“宁静生活”的 高妙价值。
能长时间独处于完全静默中,继而感受宁静的美感,是过了中年之后,我给自己的练习。这时候,心思与情感已趋于单纯、清明,我开始 在城市过“茧居”式的日子,除了职务上的工作与往来之外,不应酬、不外出、不交谊、不购物、不连络、不用情……我要追寻另一种超越过去习惯的生活形态。
这 样的生活大约有五年,从抗拒到和谐到安定,我终于感到有“准备好了”的勇气,这时,我知道我要选择怎样的“退场”,要如何看待晚年的自己。
我 的退休申办看似“突然”,其实,一切有如水到渠成,我放弃了一些,以减法的方式轻松面对,却也因此得到了我梦想的实现。
尽管,只过了一年 半,我又迫不及待地收起“度假”之心,打开电脑重回我的书写人生,这是我不死的功课吧,此刻,我愉悦地接受这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