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历史悠久。它能够完美地把操琴者的心胸与情怀,通过琴音弹奏出来。古琴以淡静、虚静、幽静的静态美为主。古琴入静,清心、陶醉,有余音绕梁的感觉。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琴棋书画琴为首。古琴虽然有共鸣箱,但琴音可以在任意音位按动,发音是以琴弦震动入木,再由木散发出来的深层韵味,古润淡静。沉稳内敛的古琴,“琴音绕梁,经久不散”。
古琴文化内涵深厚,无论是在琴曲、琴谱、琴派及与文学领域紧密结合方面都雅量致高。后世用“清、微、淡、远”来形容古琴的艺术特色。古琴由狭长条的一块桐木面板(也有用其他木材的)和一块梓木底板(也有用其他硬质木材的)胶合而成,外表髹漆。琴宽的一端为头部,下面有7个可以调音的小轴,叫做“轸”,琴面外侧嵌有13个小圆形的标志,叫做“徽”,为泛音和按音音位的标志。琴面系弦7根,外侧至内侧由粗至细,横置于琴桌上演奏。古琴的有效振动弦长超出一般乐器的弦长,振幅宽大,音质低沉浑厚,幽静古朴;古琴的琴面即指板,无品无柱,出音孔开于底板,向下传音;琴上存有100多个实用的泛音,堪称乐器之最。
古往今来,令人心荡神迷的音乐故事都与古琴有关,如文姬归汉(琴曲《胡笳十八拍》)、昭君和亲(琴曲《秋塞吟》)、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琴曲《高山流水》)、司马相如寄琴心(琴曲《凤求凰》)等。古琴曲《阳关三叠》描写送别离情,音乐的节奏层层紧扣,一段比一段意境深长。《阳关三叠》用王维的一首送别诗配上去,天衣无缝,所以得以广泛流传。
古琴不像一般的文物,它要有好的音韵,能真的弹奏,又要保持它的原貌。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活的艺术,在造型髹漆、制作工艺上都非常考究。所以在古乐器收藏中,古琴极为重要。古琴音韵高雅,是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历代文人都很重视研习古琴技艺。1937年出版的古琴权威著作《今虞琴刊》中将南京刘少椿先生收藏的“虎啸”、“龙吟”、“蕉叶”、“宣和”四琴誉为中国当世名琴,今天只有“龙吟”保存下来。就目前所知和公认的唐代古琴在世界范围内大约也不超过3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