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需要民资还是资金?

作者:叶檀 发表:2010-03-30 02: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政府、企业、民间资金手拿石块砸碎民企头顶的玻璃天花板,却十分艰难,天花板之硬出乎人们的预料。

新一轮的破窗行动正在开始。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将集中在四个方面,即扩宽民间投资的范围、推动民企自主创新、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改制及清理阻碍民间投资的法律法规,完善民间投资环境。

民间议论纷纷,盼望尽快出台细则。2005年2月,非公经济36条出台;2009年9月,国务院再次出台了国发〔2009〕36号,为中小企业明确了29条措施。29条新政涵盖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相对比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为什么细则迟迟难以出台?是因为市场环境对民企不利。

一方面民企所获得的资源成本过高,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出现大企业化倾向。从美国、澳大利亚到中国,两拓的合并、美国大金融机构的重生、中美汽车公司的合并案等等,大企业化的倾向说明企业生存需要更多的资金,缺乏银行与政策保护的民企处境更难。在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政府扶植企业大到不能倒、企业寻求资源全球配置的情况下,市场大环境对于跨国大型企业有利,而对中小企业不利。

对于民企而言,主要问题还不是大环境不利,不是在信贷等方面受到不公待遇,而是产权、利益的合法所有权无法得到保障,对投资不能产生明确预期,导致投资行为短期化。

托三十年改革开始之福,民企并不缺钱。温州民间资金用于房地产投资的就有数千亿元,也能够承受比国企略高的信贷利率。以民企生产成本之低、生产效率之高,进入航空等领域不至于只有倒闭的命运,民企之间的资金链条、合资合伙形式,都能够解决资金难题。事实上,苏浙一带的民间资金除了房地产投资之外,在风险与货币市场的介入很深,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间接投资实体经济。不过,由于预期短期化,民资很少进行长期投资,更无法做到投资前学习、投资中计划、投资后管理,大多要求一年投资两年收益。

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最大的障碍在于受益权与经营权的边界不清楚。目前民资的出路较为狭窄,除了与央企结合之外,以股本金的方式进入铁路等领域,却未能得到大股东相应的管理权与收益权,因此在浙江等地的试验中,民资最终退出参股铁路项目。

如果我们调动民资的力量是为了促进市场的长期完善,那么,解决民资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的受益权、管理权与产权保障极为关键,如此一来,可以不分资金属性为中国经济发展所用。如果使用民资仅仅是因为“在经济下滑期间,企业利润下降,民间投资审慎,通过采取贴息、补助等措施,以及通过让民间资本参与有利可图的项目等方式,争取引导民间投资”,一旦经济过热,当初应邀进入矿产等行业的民资是否会再次受到整肃呢?

仅仅因为钱不够,需要资金就青睐于民资,恐怕无法让民资恢复信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解放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