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美国与中国处于一种共生关系之中,中国向美国出售廉价消费品,维系美国低下的生活消费支出,而美国支持亚洲兴旺的出口业,保障了那里千百万个就业岗位。中国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支撑由此形成的美国贸易赤字,维持了美国的低利率。 "《南德意志报》的评论文章认为,这种"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所谓中美经济共同体早已难以为继 :
"这一模式带动的巨额资本流动是金融危机的起因之一,而中国经济自由和政治独裁相结合则不断制造新的问题。谷歌部分撤出中国和上海指责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工作人员受贿就是最近的事例。在今天的中国,如果制定法律是为了打击言论自由、法制那样脆弱,那么西方企业必然会一再面临同一个问题:为了在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立足,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否真正值得?
美国与中国的下一个争执问题现在已经显示出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问题。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过去就一再指责中国'操控'汇率。美国两党的一批参议员近日提出了一份法律草案,按照这项法律,美国可以对'操纵'汇率的国家实行制裁。而中国政府则断言,人民币升值将迫使许多出口公司放弃经营、导致就业岗位流失、造成社会不稳定。"
评论注意到,美国政府4月15日前提交贸易政策半年度报告。如果报告中含有中国'操控'本国货币汇率的句子,这将自动引发一场对中国实行制裁的程序:
"这样,一场贸易战争也就为期不远了。毫无疑问,北京在操纵汇率。虽然没有人能给'正确的'汇率定位,但中国银行多年来购买美元,以此保持自己需要的低汇率,目的是补贴本国的出口业,这就是操控。中国总有一天必须改变这一做法,这样也符合它自己的利益。
今天,中国的经济已在为操控汇率付出代价,其形式是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问题是对北京公开施加压力会适得其反,每当共产党领导人感到受到国外逼迫时,他们就会把必须进行的纠偏工作推往遥远的未来。
此外,美国人有巨大的自身利益,不愿把事情闹大。如果中国真的抛出美国国债,将对美国国家财政和金融市场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聪明的做法是,在言辞方面降温,回到悄声进行的外交上来。
另一个问题是西方的价值观。只要中国是共产党专制,企业就不得不一再权衡两个问题,一方面是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是它们公开信奉的价值。只要是这样,中国与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之间的合作就会存在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