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百分之八点七,在全球经济面临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高速增长无论如何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从何而来的呢?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分析线索。
从结构上看,中国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来源在于投资的增长。根据统计公报,去年全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约为二十二亿五千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七以上。投资的增长速度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接近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三点五倍。而且,投资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占人口总数百分之四十的中国城镇地区的投资占总投资的百分之八十六以上,是农村地区总投资的六点三倍。
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看,投资的增长速度是居民消费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长期以来,投资的比重过高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结构扭曲的一个重要特征。去年投资的超高增长,意味著投资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了。这同时也就意味著,中国经济结构的扭曲度也越来越高了。
消费的增长需要靠老百姓有钱和肯花钱消费,投资的增长则需要靠投资者有钱和有愿望投资。那么,投资者们用于投资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他们愿意在危机中大量投资呢?了解了这一点,高速的投资增长,从而高速的经济增长的“谜底”也就解开了。
有一点很清楚,去年的投资增长的钱不是从外国人那里来的。因为统计公报明确无误地标明,去年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是下降的。
其次,老百姓也是拿不出这么多的钱来投资的。不仅如此,从公报中显示的城镇地区投资的结构看,四个投资额最高的行业是即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以及房地产业。这些行业或者是国有企业所垄断的行业,或者是需要相当财力并且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公司才能从事的行业。一般老百姓对这些行业是无法染指的。
由此看来,中国去年推动投资的钱主要来自政府。那么,政府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对这一点,投资公报在无意间露出了一些端倪:去年年末,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七点七,超出了经济增长速度的二十个百分点以上。显然,增发货币便是中国政府手中有钱进行投资的“诀窍”,也是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危机中高速增长的一个“秘密武器”。
众所周知,货币是用于流通的工具,因此,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与经济的发展相匹配。超过市场需要发行货币,必将导致不同形式的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去年货币政策还没有直接导致消费品价格的立即上涨,那主要因为这些货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股市和方式。这些也部分地说明了中国的股市和房市为何在全球危机中逆市上扬。但是,“出来混,迟早总是要还的”,这笔钱如果不能及时收回,中国的通货膨胀只是时间问题。到那个时候老百姓就会明白,中国政府和他们的“关系户们”在危机中利用印钞票的权力又大大地赚了他们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