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讯】中共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际,11个省市13家报纸3月1号罕见地发表共同社论,批评户籍制度违反宪法,是制造城乡差距的根源和滋生腐败的温床,提请两会加快户籍改革进度。
而中宣部下达禁令,对媒体一系列议题设立禁区,迫使国内许多网站纷纷删除共同社论,发起共同社论的北京《经济观察报》高层受到整肃,社长兼总编辑遭严重警告,副总编辑受记过处分,而负责起草该份社论的副主编则被解雇。其他参与媒体高层同时受到警告。
包括广东《南方都市报》、陕西《华商报》、河南《大河报》、《安徽商报》等13家报纸,3月1号发表共同社论指出,户籍制度造成了城市居民与农民、城市居民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制约了中国公民的自由迁徙,导致夫妻被迫两地分居,年老的父母无法与子女团聚,孩子无法获得良好教育。
社论指出,中国受户籍制度之苦已久,这个诞生于计画经济时代、不合时宜存在数十年的弊政,至今仍然困扰著广大民众。在很多城市,户口成了被买卖的对象,有权者可以以此徇私。
前中国经济体改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程晓农对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说:“中国的户籍制度,实际上是在1959年三年大饥荒之后,政府为了避免城市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更进一步的紧张及农村大量的饥饿人口逃离农村,涌入城市想要谋生,为了避免这一点,政府开始实行严格的户籍管制。”
他指出,实际上在1957年以前,中国农民基本上是可以自由进城的,中国历代历朝从来没有实行过这样的制度。中共的户籍制度是歧视政策。
程晓农博士说:“它最大的一个影响就是中国十几亿人口当中,出现了有将近7到8亿所谓的‘贱民’,就是他们的社会身份和本人的经济身份方面是一个下等公民。”
这篇共同社论敦促有关部委尽快废除在1958年颁布的《户口登记条例》,逐步以人口信息登记制度取代户籍制度,直到最终将它彻底废除。
北京政治观察人士认为,这篇共同社论浓厚的非官方色彩,加上十分罕见的施压姿态,在中共建政以来从来没有过,可以说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原《中国青年》杂志社会版主编凌沧洲对自由亚洲电台说:社论的内容特别在两会期间较为敏感,当局担心失去控制媒体的权力。他说:“13家联合社论这种方式,是当局不太认可的,觉得这超出他们控制的范畴,担心引起连锁反应。”
据了解,这篇社论由北京《经济观察报》发起,得到11个省市13家报纸以及新浪网、凤凰网和经济观察网的响应。其他媒体和门户网站竞相转载,网上网下民众热议一片。但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少数网站外,这篇社论在许多网站上都被删除了。
中宣部下发禁令,对13家媒体联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新闻不炒作、不推荐。13家媒体老总及所属的省委宣传部门都被训话,有部分媒体更收到上级的文件通知,禁止在两会期间采访及报导有关户籍新闻,如果违反会立即查辨,记者亦会被革职。
13家报纸共同社论发表后,各地农民及支持者联合发出一封呼吁信,发起联合签名行动,指出户籍制度造成了中国民众的人为制度等级分隔,敦请两会代表提出议案,无条件从形式上将全国的户籍统一。
而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户籍改革只字未提,仅淡淡以“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带过。
中国体改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表示,十年前已传出将来废除户籍制改为户籍登记制,唱了很多年的高调,到现在都没有落实。现在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感觉差距太大了。
对大陆许多城市的“外地人”而言,工作、结婚、银行开户等,都需要户籍证明和身份证,没有户籍就是黑户,限制了进城的人口原应享受到的住房、生育、社会保障和交通等大量福利。
农民工到城市谋生一辈子,到头来还是农民,等将来退休后,每个月领取的社保基金只有人民币55元,拥有城市户籍的职工则有1100元,其他像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除非父母自愿多付一笔“赞助费”给学校,否则入学没门,等栽培好的子女好不容易毕业后,也卡在户籍出身问题而无法在城市顺利就业。
实际上,1958年实施迄今的“户口登记条例”与今年闹出的民工荒,以及大陆普遍重视的收入分配调整、社会保障、增加就业与城镇规划等问题都有密切相关。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城乡收入差距达到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去年城镇人均收入为17175元人民币,农村地区为5153元,城乡收入比例是3.3比1。
官方英文《中国日报》报导说,目前中国农村居民人口高达9亿人。除了城乡差距之外,内地和沿海地区收入差距同步扩大。报导引述政府专家的话说,这样的差距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