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它们几乎100%依赖进口的尖端仪器完成。中国科技部前副部长刘燕华用一句话形容:中国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朱星,7日向其他委员宣读一组数字:
中国每年上兆元人民币的固定资产投资中,60%用于进口设备,其中关键部分属于“高新、高价值仪器”。一些领域的尖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仪器,如超高频、超高精度、超高解析度的仪器,则被禁运。”
中国青年报说,朱星引用了刘燕华的一句话:“中国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中国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朱星的数据印证了这项事实。
中国大陆去年一项100多页的调查报告也显示,目前中国科学仪器研究和制造,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逐步拉大,对外国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
朱星表示,中国过去20年在关键先进仪器的创新方面,逐步丧失国际竞争力,在大部分重大先进装备领域的竞争中更处于劣势,在关键科学仪器装备方面严重依赖外国技术。“中国大量宝贵科研经费用于购买国外昂贵的科学仪器,丧失了自主研发创新性仪器的基础条件。”
他分析原因有4,其中之一是潜心长期研究的人员没有获得重视,另外就是学术界出现的各种“不端行为”没有及时制止,“造成从青年学生到学有所成的学者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去从事显示度低的工作。”
另外,国际合作也是“双刃剑”:提升了中国学者的学术地位,却也养成过度依赖外国先进仪器的习性。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