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蜗居》之后,湖北的长江出版社又推出另一部反映年轻人生活困境的小说《蚁居》。蚁居,顾名思义,比蜗居还要小。上大学时有“天之骄子”的美称,一毕业就沦落为蚁居一族,今天中国的年轻人为何必须面对如此困境?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挡风遮雨,地方不必太大”。去年底,根据旅居新加坡女作家六六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蜗居》引起很多中国年轻人的共鸣。新春伊始,长江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蜗居》的姊妹篇《蚁居》,关注80年代后“蚁族”生存状态,剖析当代房奴现实生活,再次引起关注。沈阳的 80年代后青年KEVIN先生说,他最近正准备买房,也在看房子。谈到买房和自己的收入,记者发现他讲的话与《蜗居》主人公讲的几乎完全一样:
“现在我们买房的话,真的是要付出一代人或二代人的这种心血,可能的话要三代人才能购买得起一套房子。因为你要买一个一百平的房子至少也要50、60万。我工作了不到十年,我们年薪都很低,我们年薪才几万块钱,一个月二千多块钱不到三千块钱这样。要买一套房子真的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不吃不喝的话,你至少也要攒十年的钱啊。我们在沈阳这个城市每个月都攒不到一千块。我们也在攒钱,但房价涨的速度要比我们攒钱的速度要快。”
小说《蚁居》的情节从 40平方米生活空间里一对80后年轻人为买房而攒钱的故事展开。蚂蚁不仅小,而且经常要搬家,但蚂蚁也有奋斗精神,能用小小脊梁背负沉重的大米,《蚁居》反映的就是80后蚁族生活的漂泊不定、奋斗中的辛酸与无奈。KEVIN先生说,沈阳也有很多这样的蚁族:
“蚂蚁的蚁。蚁居部落,如果说不是本地人的话,很多都会成为那样的。本地人至少我可以住在父母家。这样我少了很多租房的钱。蚁居部落那你肯定要租房,那你可能就要找最便宜的,因为你要攒钱啊,因为赚钱很少的或者说找那种公寓大家都住在一起的那种,我们这边叫拼房。拼凑的拼。讲究的房子可能住两家人,一个月一千多块钱大概分下来一个月大概有五百多块钱。他住的很小嘛,空间很狭窄嘛。蚂蚁洞是很小的。你想这个房子还要涨价,你还要找便宜的嘛。”
蚁族是去年中国才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专指那些大学毕业后收入非常低或者找不到工作、在城乡结合部大家一起租房子奋斗的庞大群体。这部分人有智商高、弱小、群居的三大特点,被认为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KEVIN先生表示:
“80后现在非常明显的就面临着这些问题。你只要想买房子,你就要那出老爸、老妈的钱。很难的。你交首付都很难,因为你交完首付还要装修啊,至少你得要有居住的条件啊。90后的人他们还没有这么多压力。他们没有大学毕业,我估计用不了几年的时间,他们也会这样的。”
通过《蜗居》和《蚁居》,很多人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很多大城市里房价已成为年轻人难以承受的负担。有分析认为,电视剧《蜗居》去年被官方禁止播出,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官商勾结操纵房价等很多官方不愿承认的事实。广西的网络作家荆楚先生说:
“《蜗居》能够这么火也反映了这个社会问题非常严重。就说明这个问题大家都是压抑的状态下就没办法发泄。他通过电视剧这个情节来引起大家心灵的共鸣嘛。“
中国媒体把《蚁居》称为一本流行小说,说它反映的是社会化的大命题。除了房价高、收入低以外,中国这些年轻人蜗居、蚁居的生活状态是否跟政治或者社会制度有关?荆楚先生说:
“应该跟社会制度有关系。这个官僚他看眼前的政绩呀,看GDP呀,就是把这个泡沫吹得越大越好。他可以从中渔利嘛。发包啊,批土地啊,工程监理啊,质量检查等等……, 中国是官本为制的社会嘛。官僚权力大于一切的社会。反正有什么操作他都可以从中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