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白宫圣诞树装饰彩球上的安迪·沃霍尔毛像作品复制品图像。
本月22日,按照惯例,美国总统驻地白宫装饰了一棵圣诞树,树上照例悬挂了一些七零八碎的小玩意儿。在美国,总统一家跟其他美国人的家庭一样,每逢圣诞节到来,也要热热闹闹地准备一番,过个圣诞,给自己的家人带来温馨,带来欢乐。
不过,今年的白宫圣诞树一下子引发了大洋彼岸不少中国人的欢呼雀跃,顿时让人忍俊不禁:原来,这棵美国第一家庭圣诞树上,悬挂了不少带有图片的小彩球,上面不仅有同性恋、易装癖好人士的肖像,同时还有中国人耳熟能详、大名鼎鼎的毛泽东。
该新闻经中国历来喜欢对境外新闻掐头去尾--有时候甚至是改变原意重新编写创造--的著名国际新闻报纸《环球时报》突出报道出来之后,一下子让那些对毛泽东充满深情的人热泪盈眶,奔走相告。从google上查阅得知,短短时间里,这条新闻竟然被转载了大约7万多次,其中大量充斥在一些著名的左翼和被称为"毛派"的网站上。
转载这则新闻的不少人还高兴地写道,"美国总统挂出来毛泽东像,表明了毛泽东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力";"毛泽东的光辉照耀到了美国,说明美国人崇拜毛泽东";"美国人看来要学习毛泽东的办法把美国建成社会主义了"......等等此类不着边际的话语,大量充斥在网络论坛、贴吧中,给人感觉,好像美国人真的在崇拜毛泽东一样。
幸好,本人看到了刊登在美国网络世界日报上的这篇英文报道,才知道的确有这么回事,并且看到了真实的图片,才哈哈大笑,深深知道,可怜的中国毛迷们又被大大涮了一把。
原来,这棵挂在白宫圣诞树上的毛像不过是美国著名波普主义画家安迪·沃霍尔创作于六十年代丝网印刷作品的复制品;而懂得一点艺术史的人应该会知道,安迪·沃霍尔创作这幅作品的本意不过是讽刺毛当年搞得疯狂的个人崇拜。据说这棵彩球是第一夫人米歇尔女士挂上去的,她的本意如何不得而知,但原作者的本意,可是非常清楚的。
波普主义是二战之后五十年代兴起于英国的一种绘画艺术潮流活动,后来兴旺于六十、七十年代的美国,直到八十年代才逐渐没落,到现在基本上没了声迹。这股潮流兴起的背景,是因为二战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思考机器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异化和悲哀,他们创作出来了一种采用具有机器时代鲜明特征实物、象征物来表达机器时代造成的黑色幽默的艺术表达形式,由此引发人们对自身异化在机器化、自动化海洋中丧失自我而无力无奈的思考。
安迪·沃霍尔长期作为一名插图画家活跃在美国艺术界,波普主义兴起之前也没有什么大名气。当波普主义大潮蜂拥而来时,艺术视觉敏锐的他抓住了这个视点,激发了他的创作豪情,与他人联合,他一连采用丝网印刷的形式大量复制了当时流行在美国报纸、杂志、电视、电影、宣传品上的流行人物形象,并用极端庸俗甚至是粗俗的色调来矛盾地、滑稽地表达这些流行元素形成的大众无意识状态--因为在强大的宣传机器之下,在这些人为的流行元素之下,不少流行人物被形成了一种大众符号而大量复制,公众被迫接受,因此而形成不能言语的"沉默大多数",由此引发出来对美国式的快餐文化的深刻思考。
这是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并且,安迪·沃霍尔本身就故意采用了较为极端的粗劣方式来表达这种机器化时代的无耻和可悲。从艺术技法本身上讲,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含金量是很低的,几乎没什么道道,但从艺术概念上讲却很了得:通过这些粗劣的复制,让人们看到了快餐文化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恶劣影响,由此强烈感受强大宣传机器之下的个体之无奈,并因此带来自由解放自身个性的深刻思考。
这发生在美国陷入越南泥潭、披头士歌星列农风靡全世界、美国青年充满反叛精神的时期,是很容易理解的。那个时候,波普艺术形式的流行,对美国青年解放自我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安迪·沃霍尔也登上了世界著名艺术家的行列中。
他的《毛》作品系列正是创作在这个时期。而这个时候,恰恰正好是中国的文革时代,中国大地上一片混乱污浊,毛像充斥在神州大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以说,安迪·沃霍尔如此创作毛的深意是很了不起的,他通过粗劣的丝网印刷方式大量复制了文革时代毛泽东标准像,并用了红、黄、蓝甚至是绿色来印刷毛的皮肤,因为油墨透过丝网会产生流沥、粘连效果,更显示出了毛像的粗劣和愚蠢。
正是他,采用了这种艺术形式,给与了已经被神化了的文革之毛以巨大的讽刺。在这些艺术品中,安迪·沃霍尔有时候甚至嫌丝网印刷表达尚不足以透视出毛像充斥中国的可笑,他甚至拿起笔来在这些丝网印刷毛像中乱画一起,来深刻表达毛像的粗俗和可笑。
安迪·沃霍尔的毛像系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推动波普主义走向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后来,波普艺术甚至向戏剧、表演艺术领域蔓延,还因此产生了革命波普之类的黑色幽默表演。
米歇尔女士悬挂这张明显具有讽刺、嘲笑意味的波普作品含义如何不得而知,但透过安迪·沃霍尔的这幅黄腊腊、脏兮兮的毛像,任何一个懂艺术的人都不难理解安迪·沃霍尔的那种嘲讽的神情。
阿赛尔,凯迪论坛·猫眼看人,2009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