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种胡说八道是我们都司空见惯了的,只有一位退休教师看来并不觉得这是一次演戏,在太认真而又得不到发言机会的情况下,他把一个矿泉水瓶子砸向主持人,这也引发了媒体报道的热潮。
按说事情曝光到了这个程度,这种听证会上的造假行为怎么也算是触犯了行政处理的条例,严重一些的话,大概有触犯刑律的嫌疑。但也就是大家都翘首以盼处理结果之时,发改委某位官员约见最早报道此事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向其说明听证会在人选上"确实存在瑕疵",而这个瑕疵是"由于时间关系,哈尔滨市消协没有对听证人员身份进行核实,造成张冠李戴,甚至有假冒身份的人进入听证代表名单"而造成的。听到这个解释,宛如看到了一幕黑色幽默的戏剧正在上演,真是让人笑都笑不出来。
事关如此多家庭的水价听证会,哈尔滨市物价局找13个来做听证的人都没有时间,而是要委托当地的消协来进行,而当地消协竟然在出事之后装扮成无辜的样子,居然说是别人成心假冒身份进入听证会代表名单,这还真是为了说谎而顾头不顾腚了。要知道,如果一个外地的记者都能打探到的身份,当地消协说自己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核实,即使此事为真的话,该地消协也应该解散了事,这种废物点心留来何用?
而且假冒者的身份很有意思。其中一位赞成水价调整的假冒身份者竟然是某酒店的董事长。我们知道,酒店也算是用水大户,要是从内心里赞成水价上涨,不是有毛病就是过于热心公益而置股东利益于不顾。这样的人过来冒充其他人士投赞成票,此事又是经过消协的协调、挑选,其中是不是有猫腻恐怕就是昭然若揭了。
但这个并非此事的重点,这其中必有猫腻是谁都知道的,挑明这一点甚至都不用多少智力。重要的是,即使到了这种地步,上至国家发改委、下至当地的有关机构,大家都还是有这么好的默契,一致对外地装上一付无辜的嘴脸,把责任下推的同时又为消协开脱,板子高高举起而轻轻落下,说是要提请重新召开,但裁决是否再次召开的权力依然掌握在当地政府手中,另外找13个李代桃僵的人物、哪怕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又有什么难度?甚至就是挺着装死又有什么难度?早晚会有人出面认这壶醋钱。
所以,恳请某些方面的听证会还是不要召开了,除了浪费纳税人的钱之外,也不过是给必须涨价这件事穿上一层民意的外衣,但这层外衣穿不穿真是两可,有这么厚的脸皮睁着眼说瞎话,还要那层衣服做什么?尤其应该提醒的是,哈尔滨市物价局看来与当地消协的关系不错,不知道当地消费者能指望他们联手带来何等的公正。
也就在此时,笔者开车回家的时候听见收音机里传出北京市水价听证会高达八成的与会人士赞成涨价的消息,也听见了那些据说代表我们老百姓参与的人士慷慨激昂、有如念发言稿一般的论证涨价合理性,不禁在苦笑的同时悲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