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何方,在新出的自传中批评号称在中国行参政议政作用的政协,完全劳民伤财,多此一举。他以亲身感受观察揭穿其虚伪的本质。
一九八八年至九八年,何方先生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前后十年,见闻既多,感慨亦深。何方先生,陕西临潼人,一九三七年十六岁加入中共阵营,十七岁入党,抗大出身;一九五○年代长期担任张闻天秘书,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后受牵连,文革中押送干校喂猪九年整;文革后复出,长期担任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二○○七年,他在香港出版自传《从延安一路走来的反思》(明报出版社)一吐块垒,甚值介绍,辑录如下。
每年三月「两会」纯属形式
何方先生「很快发现无论是列席人大听报告还是出席政协大会听发言,都纯属形式,似乎只是为了表演给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看的......这个开大会,不但对公家是劳民伤财,对个人也是浪费时间。於是我在列席了头几次人大会后就自行决定不再列席了。」他表示:
一些国家领导人出访周边和非洲国家,动辄都是几千万以至上亿美元的援助,既不发消息,对纳税人保密,也看不到人大的审批手续,至於中共的党务开支,更看不到一点影子。这样的预算报告,看和不看有什么区别呢?......领导上也并不真的欢迎大家参政议政。
虽然每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报告不满意,那也只是发泄对依法腐败、压制民主、行政暴力、司法不公等的愤懑,两院的报告无论如何还是会通过的。
每年两会往往开始时出席者较多,后来日渐稀少,闭幕时又多起来。除听政府工作报告,前去列席人大会的政协委员往往不到三分之一,一个大巴来回只坐几个人,就是去了大会堂,不少人也不安心听报告,而是找熟人聊天。有兴趣听发言的实在没几个。一次,政协主席李瑞环见出席的委员太少,要大家积极出席,注意影响,这样一来,出席大会就成了纪律性的「义务」。何方说明「其实他自己(指李瑞环)就很少参加」。十年一直坐在何方旁边的尧西.索朗卓玛(十世班禅母亲),因听不懂汉语,十有八九睡著打呼噜。
政协开会要求委员「不添乱」
何方说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产生,主要是为了人事照顾与安排,基本上都是安排需要照顾的离退休干部、社会名流、劳动模范。何方的几个熟人都是当选后才知道自己是某个省某个界的代表、委员,这些代表们平时与该省毫无关系,既不去选区听取选民意见,也不同选民建立什么联系,选民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位代表,连省里领导对他们也一无所知。何方一语道破政协的实质:「政协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政协委员的工作」,两会期间政协委员确实受到优待,所住宾馆一般比人大代表高档。
对政协的要求是「不添乱」┃┃不要给党和政府找麻烦。每次两会前夕,党内会先打招呼,将人大代表团和政协委员中的党员负责人找去打招呼,由总书记讲话,回来再传达至每一党员代表与委员,除说明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意义,著重是一些注意事项,如要照顾影响呀、内外有别呀、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呀,「实际上就是要求党员们在两会期间,维护经中央审定的各项报告,发言不得出圈,遵守纪律性(主要是全党服从中央)。每次听了打招呼以后,总会有党员说怪话,认为两会是劳民伤财,多此一举。」但「不出圈」并不明确,发言时许多党员还是会提出尖锐批评与意见,据政协机关人员讲,每次政协分组讨论会,意见最激烈、批评最尖锐的总以中共小组为第一把交椅,民主党派的讨论基调多以颂扬拥护为主,就是提意见也较温和。大会发言须事先提交发言稿,太出圈的发言者不仅不会被邀请,而且连小组发言都不会上《简报》。一些尖锐发言大都摘成几句原则性的话与温和意见。「即使一些具体生动慷慨激昂的发言,一上简报也往往被八股化了,变成了凉开水。」
为一党专政披一件合法外衣
如有重大问题和对中央领导人有意见,工作人员概不记录,更不列印,专门规定是必须亲笔手写并签名,由工作人员逐级转送,至於送到什么人手里,如何处理,上书人就不知道了。
部长质询制也只实行一次就正式取消了,因为就那一次质询,尽管事先有关部门作了准备、打了招呼,「质询中没有多少过分尖锐、激烈的问题,但已经使有关部门感到十分紧张和狼狈。」何方的结论大大出圈:
「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主大概是搭不上边的,而且是青出於蓝,连我们搬运原生模式苏联的苏维埃都不如。当年我在驻苏使馆工作时,看到最高苏维埃开会还有点质询和问答,特别是批评不少,包括部门之间的指名批评和答辩,财政部长兹维廖夫每次总是挨批最多。这在中国的人大会上是看不到的。对於这种领导来说,专制比民主实在好得多。
两会期间,中常委们特别活跃,每次他们参加的小组会,都事先通知做好安排,连会场也要临时换个好的。一开始,领导还做出听取意见状,很快就喧宾夺主,发表一大通准备好的讲话,讲完走人,很少有上下交流。
只是为了给一党专政的专制政权披一件表面上看去是合法的外衣,所以还要搞这个形式,走这个过场。」
小组会因发言热闹些,都认为不太保险,不允许记者参加。
「但人们还是顾虑不少,以应付居多。真正肝胆相照、直言不讳、有什么说什么的,我连一个也没看到。这是经过十年的观察体会,并不是随便说的。因为会下谈的和会上讲的就大不一样。......敢於讲话的人在发言中顶多也只说了不到一半真话,而这说一半真话的人又不到出席者的一半。......老实说,连我自己也只能算是说一半真话的人。......有些真心实话总还是藏而不露。看来,不论年轻年老,似乎都被新社会陶冶成有修养的人了。」
不受欢迎的政协出团访问
第八届政协领导上任后,大手大脚大修办公楼、大礼堂。据说主席办公室占办公大楼的一个层面,除宽大豪华的办公室设备,备有厨房、餐厅以及桑拿浴、冲浪浴几个浴种的浴室,但主席并不来此办公。常务副主席占半层楼面,据说其中一位连看都没看过,因为他平时住在外省。这些「主席办公室」连机关工作人员都不准上去看,何方提议开放一两天让委员们参观一下,以免「不实舆论」,「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大概仍然没有开放过。」
政协主席每年要率领百余人的代表团访问几个国家,最少一次,多则两三次,而且去的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或有值得一看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国家。但政协在外国没有对口机构,既不搞外交谈判,又不来做生意,还要求高规格接待,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得出面会见,徒增麻烦,因此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主动邀请,基本都得由中方提出,往往对方并不欢迎,托词婉拒,需要一再交涉,有的甚至交涉一年也不同意。一位驻欧某国大使,早已超出任期,因未完成让对方邀请政协主席访问的任务,长期不能离任,直至最后交涉成了才准回国。政协出访,对方国家大多不重视,媒体也很少报导,认为没有多少新闻价值。至於新华社的发稿,一切报导、会谈、讲演,都事先敲定留稿於国内,只用一下新华社名义,按日发稿就是了,谈话内容有些出入也没关系。
政协代表团出访一次,耗资几千万,可建上百所希望小学,其效果是「除了国内大肆宣传一阵外,国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内地视察陕甘宁穷得不忍目睹
国内视察,每次由一位副主席带队,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每到一地,受到地方上的热情接待,省领导举行两次会,表示欢迎与汇报情况。视察团一半时间考察访问,一半时间参观名胜。视察团一般都比较客气,主要肯定成绩,何方没听到一次带有实质性的尖锐批评。何先生十次视察的集中感觉是一个穷字。怎么会把老百姓搞得这么穷?当年陕甘宁边区亦曾做到丰衣足食,但经过五十年的和平建设,怎么反而不如那个时候?
宁夏南部西海固(西吉、海原、固原三县合称)地区,有一家八口人挤在一孔破窑洞里,炕上只有一床破棉絮,全家都要靠它御寒。但县府对政协视察团的招待宴席却十分丰盛,为了工作人员可瓜分剩菜剩饭。有时政协委员还没完全走出餐厅,就已看到工作人员在分抢了。有的女委员便带著几个馒头出来分给群众。何方也曾带出一个馒头给路边的一位小姑娘,但小姑娘舍不得吃,说要留给弟妹们吃。陕甘宁、贵州等地农民都有这么苦的。
何先生长期担任中国社科院日本所长,去过日本二十多次,日本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中国村庄的最好建筑、最宽大的院落多是支书之家,学校往往非常简陋甚至破烂。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与老百姓谈起干部,大多不愿开口,而且对下来的「公家人」,也躲得远远的,当地干部也不愿政协委员与群众多接近。
政协视察团住房等级严密,司局级两人一间、副部级单间、正部级以上套间。著名文化人唐□、吴祖光年老,仍只能与人合住,两人呼噜甚大,每晚都搅得同住者何方不堪其扰。尽管有人对森严等级强烈抗议,「仍然是维护等级制和特权制的。」无济於事。
二○○八年十二月一日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