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谈中国:教育到底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

作者:杨亚军 发表:2009-10-21 00:5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前不久笔者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一匹小马的苦恼,小马哭丧着脸心想:"我只想做一匹普通的马,父母却希望我成为小神马。每天把我圈在家里,给我"讲道",他们的想法我可以理解,可是一味地禁锢与约束,恐怕我连一匹普通的马都不如了。"

所有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就是考试分数

这匹小马就是暗喻我们现在的学生,在我国,适龄儿童从入学开始就接受了应试教育,所有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就是考试分数。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这种狭隘的教育目标和单一的教育手段指导下,孩子的个性发展从小就必然受到忽略,能力就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而当前,世界各国公认的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创造力和协作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封闭禁锢环境中,我们的孩子成了学习的奴隶,失却了发挥自身创造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权利,所以创新能力不强。

也许,有人一谈到教育改革、教育理念的转变,就以中国的特殊国情来搪塞,这是一种诡辩,难道我们的教育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吗?应试教育的硬伤就这样让它一代一代的伤着,不去医治吗?

教育到底是为了分数还是为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问题答案不言而喻。教育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不仅关系孩子的学业和将来就业,而且直接关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客气的讲,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直接或间接阻碍了中国人问鼎诺贝尔奖的步伐。

温家宝总理的教育调研,已经明显体现出国家领导者对教育现状的担忧,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总理的这"四点要求"就是要求解放思想,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改变教育落后的现状,这要求非常及时和必要。

注:《中国人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