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的房子是父母掏钱付的首付款,可由于房款太高,买房后小张每月仍需要父母支持才能负担贷款。小张不禁长叹,原以为工作了就能自食其力,可现在房价压的自己不做"啃老族"也不行!
全国有超过85%的青年多少存在"啃老"现象,其中尤其以房价高涨是一大主因。今年1月到7月,合肥商品房每平方米价格上涨了300元左右,成交均价约 4316.93元/㎡。而合肥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716元,月均2619元,虽也呈上涨趋势,但与节节攀高的房价相比,仍显得微乎其微。
人们常用"刚性需求旺盛"来形容房市超乎寻常的红火。7、8月本是楼市的"淡季",合肥楼市却量价齐升,两月销售量均突破万套大关。而在进入"金九" 的第三周,合肥一周就卖出了2706套房子,创造了今年以来住宅周的成交第二高记录。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楼盘在开盘当日即被认筹订购400套房子,火爆场面连开发商也始料未及,这其中尤以70、80年代人为购房主力,"安家落户""结婚购房"是一大理由。但被忽略的是,买房首付动辄需要数十万元不等,70、80年代人何来的积蓄买房。事实证明,买房需要父母支持的,占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说"啃老"一词的流行与买房有很大关系。
有人称,中国的高房价透支了三代人,确有道理。如果光靠夫妻双方财力,要不吃不喝努力27年才能买到一套房。27年,相当于一个普通人一生的工作年月,却全部贡献给了房子。究竟是"房奴啃老"还是"房价啃老"?人们不禁这样疑问。
实事求是的说,我想没有人愿意沦为房奴,更没有人愿意"啃老"。有网友发帖召集千余人凑齐首付买房,然后以抽签形式决定房子归属。此事看似诙谐,但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当代年轻人的无奈与困惑,以及在"房奴"与"啃老"之间的挣扎与徘徊。
"啃老"很普遍,更多是无奈
" 啃老族"其实是对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年的称呼,但在当今社会上却再次涌现,这与现今房价的高涨有很大关系。现在的房子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年轻人要买房,钱从哪里来?只有向父母伸手。有调查显示,全国约80%的年轻人都需要依靠父母的财力买房,父母也习惯了"被啃"。
小王由于结婚急需买房,可自己几年来的存款也不过3、4万,连买房的首付都不够。无奈只有向父母借款,父母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10万元一次给了他,小王再贷款30万,如愿买了新房。可小王一点也不高兴,因为相对于他一个月2000块的工资,就算用公积金偿还一部分贷款,自己一个月还要再还1500元左右的贷款,实在压力太大。小王说:"其实我想用自己的能力去买房结婚,但房价太高了,而且还不停地涨,眼看自己的收入涨幅还不如房价涨得快,只有向二老求救,不光如此,还了房贷,我还要经常去二老那里蹭饭,结婚事情也还是要往后推推,一个房子就把我们一家的积蓄都掏光了,真是无奈。"
李静是一名合肥某国有企业的部门女主管,她告诉记者:"现在找男朋友,首先要看看他有没有房,有没有贷款,还要考量他老爸老妈的经济实力。"李静开玩笑的解释道:"男朋友有房不一定是他的,要看看有没有贷款,有贷款的只能说是有了居住权,随时都有被银行收回的可能;另一个重要的就是他的父母问题,他有贷款也没有关系,只要他父母经济实力强,到时候还了房贷月供后,没钱吃饭,他们肯定会管吃管用的。"这种心态看似功利,但在年轻人中其实很普遍。
而当一个现象成为普遍时,我们应该更关注其产生的原因。对大多数青年的大额消费调查中可以看出,造成青年收入与支出严重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购房支出。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房价与年收入比例平均在1:29左右,个别地区超过1:50以上,严重超过国外大多数国家,08年美国房价与年收入比例在1:5 左右。
" 房价催生‘啃老族'"虽然过于片面,但却真实地反应社会现实。有一位80后网友,近期准备结婚打算买房,苦于自己是"月光族",又不想做"啃老族",于是筹划千人购房的活动。他计划召集1500人,每人出100元,凑齐首付买房,然后以抽签形式决定房子归属。虽然有网友称其为玩笑,但其中表现出来的是当代年轻人的无奈与困惑,以及更多的思考和探寻。
"啃老"是表象,房价高是本质
据悉,该书通过一个个曲折离奇的真实案例,揭示了中国啃老族的生存现状。
合肥市房产局的统计数字显示,7月份合肥住宅类商品房销售套数今年以来首次突破万套,达11156套,销售金额则首次突破40亿元;8月份合肥市住宅类商品房销售套数达11100套,成为继7月份后全年第二个销售量突破万套的月份。进入"金九"后,合肥楼市均价4313元一平米,一周备案面积就达 28.5万平米,已正式步入阶段性销售旺季。
与此相比,市民的工资与房价相比却相形见绌。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238元,月均2206元;合肥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716元,月均2619元。换而言之,市民一个月的平均工资只能买到半平米的房子。
"如此高的房价,我什么时候才能住上自己的房子",从事IT行业的小翟说,"虽然我的收入已经不算低了,但相对于这么高的房价,我真的无所适从。"
" 啃老买房"似乎成了无奈的选择,有网友说,父母奋斗了一辈子,节省了一辈子,到退休了还要为自己背负购房压力,自己也感到痛心。但面对结婚阶段的住房困难,父母是唯一能帮助自己的人。我们看到的普遍情况是,购房新人后面,常有三个家庭在支撑:双方父母拿出首付,子女自己完成按揭。甚至有的子女不能独立完成月供,部分按揭款还需要父母帮助。
高房价带来的高压力,使得房地产市场发生每一点变化,都会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据报载,在合肥市本地一家购房俱乐部,网友们就对房价持不同观点展开激烈争论。一方观点为 "反对暴涨",一位名为"金鱼姬"的网友表示,房价水平已高出了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两代人的积蓄买一栋房子,还要背几十年的贷款,这太不公平了!"心室出租"网友更是发起签名帖:下半年大家一起观望,非让合肥的楼价跌下来!名为"唐雪峰"的网友则认为:房价是市场需求的反映,合肥房价持续上涨仍然是趋势。
高房价更是催生各种惊人之语,如推高房价的 "丈母娘理论"等,且不论该理论是否正确,但其中多少饱含了对房价上涨的无奈之情。《城市商报》曾披露,工商银行苏州分行今年1-6月,个贷的数字猛增,达到26亿,除了2000万其他个人贷款,剩下的都是房贷,而7月单月房贷更是创纪录地达到11亿。老百姓缘何这么热衷于贷款买房,原因要区分。一方是的确需要住房,例如新婚用房、经济适用房,这些都是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投机者利用房价上涨获利,属于营利性的投资行为。更有甚者部分开发商恶意炒作,上演一出出"买房退房"闹剧。纵观各种情况,银行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一次性支付房款的老百姓很少,而贷款是大头。开发商也在自有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大量向银行举债,同时银行因为贷款利息丰厚,乐此不疲的大量放贷。火热的房市以及不断推高的房价,让越来越多的年轻购房者走入 "啃老"的怪圈。
理性消费,不做"啃老族"
的确,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安家才能落户",房子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房子也由此被赋予了太多的附加功能。房子不仅是一种身份的体现,更是一种资源享有权的确认,从结婚、子女上学到就业,都离不开房子。传言现在女白领择偶的标准之一,就是希望男青年有房子。因此,"房奴"追求的不仅仅是一套房子的居住权,而是其带来系列"功能"。
中国的传统习惯决定父母给孩子安排了太多,付出了太多。当孩子无力承受房价的负担时,往往是家长甚至整个家庭挺身而出,接下这副担子,由此会有"一套房子掏空几代人"的说法。而在国外则恰恰相反,美国人无论父母贫富,35岁以前大都是租房住,为了不给家人带来负担,只有当自己积累到足够的资产,才会考虑购房、买车。这种观念甚值得我们提倡。
合肥一家二手房交易中心的导购小周表示,他在工作中遇到的购买主力大多为"80 后",这部分人经历了本科扩招、就业困难、工作年限少等各种社会变革,一般都少有积蓄,因此不建议他们超过自己负担能力强行购房,而可以选择租房来满足居住需求。等到工作步入相对的稳定期,收入较为丰厚的时候,再考虑买房。买房时不一定要选择一步到位购买新房,可以先选择购买总价较低的二手房,考虑依靠父母支付首付,然后自己承担月供,一方面可以少支出个人积蓄,有利于规划理财,另一方面待遇稳定可以有效地选择贷款方式,如公积金贷款或长期贷款,以减轻每月的负担。如果初次置业就追求过高的目标,过早地将大量积蓄投入到房产中,还要因为要保证每月的月供不敢轻易变动工作,也会影响到个人发展事业。
小周认为,从长期来看,房价的上涨是必然趋势,大量资本包括央企均争先恐后涌入房地产业欲从中分一杯羹,从而造成各地"地王"频现的现象。就以合肥为例,近期绿地集团以10.8亿元拿下合肥政务区的绝版地块成为合肥"新地王",此举为合肥房价树立了新标杆,5120元的楼面价势必会带动政务区周边房价的新一轮波动。
因此,消费者除了应"理性投资、适度消费"之外,"房价啃老"现象恐怕还是得依靠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性平衡才能得以真正解决。政府应一定程度遏制央企进入房地产业的数额,以减轻房地产业泡沫化;加强对银行的监管,避免无限制房贷和违规放贷;加强对房产开发商的监管,避免出现违规操作和扰乱市场健康发展的行为。同时,也应考虑如何将有限的住房供应在保障与市场之间权衡分配,比如提供大量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等,完善经适房的配套措施,如银行贷款难、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真正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功能落到实处,使人人能"居者有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