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9-07-16 12:19:13作者:曾铮
今年六月,澳大利亚政坛上爆发了一场被称为“卡车门”的政治风暴。 这场风暴最早爆发是在六月四号。当时反对党领袖坦博(Malcolm Turnbull)指责财长斯万(Wayne Swan)利用职权给予汽车经销商格兰特(John Grant)特殊照顾,而格兰特是澳洲总理陆克文的邻居,曾向陆克文提供过一辆卡车作竞选宣传车,所以此事件就被称为“卡车门(Utegate)”。
刚开始坦博只把矛头对准斯万,在议会中咄咄逼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给予格兰特特殊照顾。确有证据显示,斯万一直在密切关注格兰特申请政府纾困金的进展,有多封传真甚至直接传到斯万家中。
这项被称为“澳洲汽车(Ozcar)”的专项政府纾困金,是澳大利亚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帮助资金周转有困难的汽车经销商而建立的。由于“粥少僧多”,给谁不给谁,先给谁后给谁的权力在具体掌管此项目 的财政部官员格里奇手中(Godwin Grech)。
在此情况下,如果财长真的利用职权要求给予谁特殊照顾,那么当然就是“腐败”了。所以坦博在议会中“理直气壮”的要斯万和总理陆克文辞职。
第一颗“炸弹”扔出后不久,反对党又扔出一个更重磅的,说陆克文的总理办公室曾发出一封电子邮件,要求关照汽车经销商格兰特;而掌管此项目的格里奇更在议会中作证说,虽然他当时手中没有拿着这封邮件,记忆也可能有误,但他确实记得有过这么一封邮件。
由于此炸弹来自财政部内部官员,当然一下在议会中炸开了锅。坦博立即高喊让陆克文和斯万下台。
但几小时之后,事情开始起了变化。陆克文不再只简单的否认这样一封电子邮件的存在,而是要求联邦警察介入,对此展开调查。
六月二十二日早,警察搜查了格里奇的住所, 结果发现被当作关键证据来攻击陆克文的那封电子邮件是个“赝品”,是由不知是财政部的什么人炮制出来,再发给格里奇的。
此结果一公布,对反对党来说,当然是“迎头 一棒”,形势立刻“急转直下”,这回不再是坦博咄咄逼人的让陆克文辞职了,而是陆克文反过来说,象坦博这么缺乏判断力的人根本就不具备成为未来总理的资格。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对坦博来说,真的就已是“搬起石头碰自己的脚”了,他的民意支持率马上出现了此项调查开展以来的二十五年历史中的最大跌幅。
在此情况下,人们开始猜想,坦博还能不能保住反对党领袖的地位。虽然自由党高官都出来强调说,他们会继续支持坦博,但很多人都说,这不过是因为自由党内部目前一时还找不到取代之人罢了。
评论人士认为,坦博之所以把这件事弄的这么糟,跟他的性格和之前在资本市场做风险投资的经历有关。他聪明、胆大,做投资时敢于冒大风险去搏高收益,也确曾取得很大成功,使他获得“史上最富总理候选人”的称号。但在这次“卡车门”事件上,他显然是把险冒大了。如果他只把目标集中到财长斯万身上,如果他能确认一下,到底那封电子邮件有多可靠,可能事情就不会演变到后来那么糟糕。
当然这件事目前还尚未完全结束,有许多问题还是“迷思”,比如,是谁、为什么炮制了那封让坦博大栽跟头的假电子邮件?作为政府官员的格里奇,为什么要在议会中帮助坦博、“反咬”陆克文?坦博与格里奇之间,到底有没有什么暗中联系?
有人说,政治是肮脏的,从澳洲公众对“卡车门”事件的反应看,再次证明此话有理。有许多读者在网站上留言,直言不讳的表达对事件双方都不满,认为在议会中为这样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吵了整整一两个星期,耽误了多少应该讨论的大事。
不过,在此事过程中,我们再次看到媒体报道和“公开性”的威力。澳洲议会开会是全程直播,不管哪个政客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公众面前展现的一清二楚。再加之媒体从各个角度的跟踪、报道和对相关人物的面对面采访、记者的“刁钻”提问,等等,政客的任何不当行为或言论,都会变得很有“杀伤力”,一个举措不当,就可能给自己带来很难挽回的损失。
也就是说,虽然政治是肮脏的,但因为有了媒体和公众舆论的监督和压力,政客们还不太容易走的太远。
刚开始坦博只把矛头对准斯万,在议会中咄咄逼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给予格兰特特殊照顾。确有证据显示,斯万一直在密切关注格兰特申请政府纾困金的进展,有多封传真甚至直接传到斯万家中。
这项被称为“澳洲汽车(Ozcar)”的专项政府纾困金,是澳大利亚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帮助资金周转有困难的汽车经销商而建立的。由于“粥少僧多”,给谁不给谁,先给谁后给谁的权力在具体掌管此项目 的财政部官员格里奇手中(Godwin Grech)。
在此情况下,如果财长真的利用职权要求给予谁特殊照顾,那么当然就是“腐败”了。所以坦博在议会中“理直气壮”的要斯万和总理陆克文辞职。
第一颗“炸弹”扔出后不久,反对党又扔出一个更重磅的,说陆克文的总理办公室曾发出一封电子邮件,要求关照汽车经销商格兰特;而掌管此项目的格里奇更在议会中作证说,虽然他当时手中没有拿着这封邮件,记忆也可能有误,但他确实记得有过这么一封邮件。
由于此炸弹来自财政部内部官员,当然一下在议会中炸开了锅。坦博立即高喊让陆克文和斯万下台。
但几小时之后,事情开始起了变化。陆克文不再只简单的否认这样一封电子邮件的存在,而是要求联邦警察介入,对此展开调查。
六月二十二日早,警察搜查了格里奇的住所, 结果发现被当作关键证据来攻击陆克文的那封电子邮件是个“赝品”,是由不知是财政部的什么人炮制出来,再发给格里奇的。
此结果一公布,对反对党来说,当然是“迎头 一棒”,形势立刻“急转直下”,这回不再是坦博咄咄逼人的让陆克文辞职了,而是陆克文反过来说,象坦博这么缺乏判断力的人根本就不具备成为未来总理的资格。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对坦博来说,真的就已是“搬起石头碰自己的脚”了,他的民意支持率马上出现了此项调查开展以来的二十五年历史中的最大跌幅。
在此情况下,人们开始猜想,坦博还能不能保住反对党领袖的地位。虽然自由党高官都出来强调说,他们会继续支持坦博,但很多人都说,这不过是因为自由党内部目前一时还找不到取代之人罢了。
评论人士认为,坦博之所以把这件事弄的这么糟,跟他的性格和之前在资本市场做风险投资的经历有关。他聪明、胆大,做投资时敢于冒大风险去搏高收益,也确曾取得很大成功,使他获得“史上最富总理候选人”的称号。但在这次“卡车门”事件上,他显然是把险冒大了。如果他只把目标集中到财长斯万身上,如果他能确认一下,到底那封电子邮件有多可靠,可能事情就不会演变到后来那么糟糕。
当然这件事目前还尚未完全结束,有许多问题还是“迷思”,比如,是谁、为什么炮制了那封让坦博大栽跟头的假电子邮件?作为政府官员的格里奇,为什么要在议会中帮助坦博、“反咬”陆克文?坦博与格里奇之间,到底有没有什么暗中联系?
有人说,政治是肮脏的,从澳洲公众对“卡车门”事件的反应看,再次证明此话有理。有许多读者在网站上留言,直言不讳的表达对事件双方都不满,认为在议会中为这样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吵了整整一两个星期,耽误了多少应该讨论的大事。
不过,在此事过程中,我们再次看到媒体报道和“公开性”的威力。澳洲议会开会是全程直播,不管哪个政客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公众面前展现的一清二楚。再加之媒体从各个角度的跟踪、报道和对相关人物的面对面采访、记者的“刁钻”提问,等等,政客的任何不当行为或言论,都会变得很有“杀伤力”,一个举措不当,就可能给自己带来很难挽回的损失。
也就是说,虽然政治是肮脏的,但因为有了媒体和公众舆论的监督和压力,政客们还不太容易走的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