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变20周年之际,赵紫阳的口述回忆录整理出版成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从目前可以看到的这本回忆录的片段,以及各种报导, 特别是鲍彤的文章《赵紫阳录音回忆的历史背景》,笔者以为,最有意思之处有三,一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或曰"姓社"或"姓资",二是对议会民主制的看法,三是对"六四"事变的看法。前者更为复杂些,笔者在这里主要论及后两者。
不知是否上帝的安排,恰在今年之"两会"上, 身为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强硬地声称,中国"绝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而赵紫阳,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前任总书记,在他的这本刚刚出版的书中则明确指出,"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实行市场经济,发展现代的文明,还必须实行议会民主制这种政治制度。不然的话,这个国家就不可能使它的市场经济成为健康的、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实现现代的法治社会。就会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出现权力市场化、社会腐败成风、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
这真是针锋相对。
自然,赵紫阳是在前几年口述他的回忆。他当时已被免职, 是一位普通而又颇为特殊的中共党员。他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实际上也表明了他与他的党之间,有深刻的分歧。这一分歧,在八九民运之际,实际上已或多或少地存在,然而赵紫阳对中共还抱着希望,他丝毫也没有分裂中共的念头。而现在,这一分歧已发展到相当程度,中国共产党,看来是真的应该分裂了。
即使赵紫阳今天健在,也已是九旬老人, 猜测他今天是否同意或支持"分裂党"已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今天中共党内年富力强而真正有理想、有热情的党人,的确是应该考虑"分裂党"了,因为,这个党坚持其一党之私的立场,实在是根深蒂固,已无可救药。
八九民运之时,社会各界,包括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 都一致肯定学生爱国运动,实际上都表达了否定《人民日报》"四二六社论"的立场,而中共却以一党之私,坚持视学生运动为"动乱",悍然决定调动军队施行戒严,进而悍然武力镇压,造成震惊世界的惨案。到现在,中共仍冥顽不化,在社会各界反思改革而百家争鸣之际,公然在"两会"上坚持其一党之私而拒绝民主政治改革,唯恐多党政治会使其失去执政的地位。
中共的恐惧或担心,当然并非全无根据。八九民运时, 双方一度僵持。到五月上中旬,万里主持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于6月20日左右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其议题包括听取关于学生游行示威和罢课的汇报,以及审议"集会游行示威法"草案,并听取关于新闻法起草情况的汇报。到五月中下旬,人大常委委员胡绩伟争取到人大常委多人联署,要求召开紧急会议,应对日益紧张的政治局势。民间政治学者陈子明认为,若能实现官民对话,人大常委会若能把政府与学生对话达成的协议转变为立法,政治体制改革就可以向前迈进一步,他称之为可能的"六二○道路"。
这种政治解决的可能,即使微乎其微,但当时的确是存在的。 中国共产党高层的保守派,显然也看到有这样的可能性,而它所意味的政治改革趋势,他们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他们要避免人大常委会出面控制局势,就要尽快在党内决策,而党内决策若不能令他们满意,就要坚决地摧毁党内正在形成的民主机制,把中共引上镇压民众之路。
据鲍彤所述,政治局常委五个人,赵紫阳和胡启立一方, 与李鹏和姚依林一方,各执己见,乔石中立,形成相持局面。这时,分歧未付表决,因为"十三届政治局通过的《常委议事规则》规定,遇到在重大问题上出现分歧,常委应该向政治局报告,提请政治局或中央全会作决定"。应该说,这样的规则是一种进步。通常,说到"党中央",可以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也可以是指中共中央政治局,或者指其常委会,而政治局常委会自己径自表决以决定重大问题,相比个人专断而言是进步,但仍是极少数人垄断决策权力。政治局常委间出现分歧,交付政治局全体会议,或交付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解决,显然更具党内民主之意味。
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空隙。邓小平抓住机会,介入决策。 他似乎自以为他本人在这个"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也有表决权,或拍板权,支持李鹏和姚依林的意见,将赵紫阳指为"少数",而赵紫阳主张"在民主和法制轨道上通过对话解决"的政治解决,就被军事压力下实施戒严的武力解决所取代。
可见,以中共"党内民主"而实现民主的政治体制, 实际上也难度极高,因为党内同样缺乏制约力量和机制,所谓"党内民主"本身十分脆弱,很容易被非程序化的冲撞所摧毁。
固然,党内有派,派别之间可以相互制约,不过,党的纪律和惯例, 可以抑制派别之间的制约,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维护党内专断的政治格局或惯例。中国共产党已经习惯于这种专断,它甚至把它的党纪及惯例等同于国法,将党内纪律与惯例应用到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之中,要这些所谓"参政党"自觉接受它的领导,要它们自觉地安于被阉割的状态,不许它们有争取执政的念头。这样,它就把它的一党之私,等同于民众、社会、国家的利益,迫使人们自觉维护它的一党之私。
胡耀邦和赵紫阳,这些开明的共产党人,逐渐地超越中共一党之私, 有了他们的新的视野,新的看法。面对八九民运,赵紫阳主张"在民主和法制轨道上通过对话解决",力求与社会对话,寻求政治解决方案,力图展现政治智慧。面对党内坚持一党之私、坚持武力解决的强大的官僚保守势力,赵紫阳毅然决然,不要作"用军队镇压学生的总书记",进而,基于长期幽禁之中的思考,这位前总书记留下了"必须实行政治体制上的议会民主制"的遗言。
中国共产党也很明确,它以它的山寨版的"议会" 制度来对抗议会民主制,唯恐政党政治在中国成为现实。于是,21世纪的中国,再一次面临"两个中国之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