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洗手液已成为人们清洁双手的首选,越来越多地取代了肥皂的使用。然而,一些劣质和过期的洗手液,非但不能起到深入清洁的作用,而且会污染人们的双手,甚至会引发多种疾病。
选购洗手液有大学问
现在,用肥皂洗手远没有用洗手液时尚,而且很多人也认为洗手液杀菌效果更好。但是,酒精含量低于60%的洗手液很难将细菌杀死。那么,中国市场上的洗手液是不是酒精含量都达到了60%以上呢?
目前,我国的洗手液一般未标注酒精含量,而是以对氯间二甲苯酚、o-苯基苯酚、月桂纯醚硫酸钠、卡松柠檬酸等代替。这是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洗手液的成分不尽相同,目前我国洗手液的制作流程主要是,通过洗手液中所含的氯盐类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产生的刺激酸,对双手进行杀菌、消毒,所以不需要标明酒精含量。
据了解发现,不同品牌的洗手液的有效成分不仅不同,而且即便成分相同,但含量却有出入。这就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了,有些含量不达标的洗手液既不能去污,又不能杀菌。但是,无论是以何种成分代替酒精,其含量都要达到一定量才能杀菌。现在最常用的对氯间二甲苯酚、o-苯基苯酚、月桂纯醚硫酸钠、卡松柠檬酸的含量应该达到0.1%~0.4%之间,而如果是对氨基苯甲酸及异丙醇等成分,则要求更高,必须达到60%~95%才具杀菌消毒作用。因此,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洗手液时,要先看其有效成分是什么,是否达到了以上的数量值。
此外,在购买洗手液时,应该观察产品生产日期以及包装是否完好,观察包装瓶上字迹印刷是否清晰,泵头是否结实。
专家提醒: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洗手液,因为不合格的洗手液中有大肠菌群、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含量超标,对人体危害很大。如绿脓杆菌会引发创面感染、肺炎等多种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还能引起化脓性感染和败血症。
使用公共场合洗手液需当心
洗手液本身富含营养物质,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和更换不及时,容易导致微生物生长繁殖,逐渐出现起泡、分层、油水分离、变臭等现象,这种洗手液,不但起不到清洁、杀菌、消毒的作用,还可能污染双手,引来病菌。
去公共场所洗手,最好先看看洗手液是否是很新的,如果落满灰尘和污垢,这样的洗手液很可能还不如不用。
许多公共场所的洗手液盒都是固定在墙上的,洗手液定期更换或添加,但盒子不换不洗。时间长了,盒子内壁残留的洗手液会孳生细菌,长期累加,导致菌落总数超标。因此提倡定期清洗洗手液盒。
目前,餐馆、饭店、商场、酒吧等公共场所都会为顾客免费提供洗手液,但专家指出,如果有可能,最好自己带块小肥皂,或是用消毒纸巾消毒,尽量避免使用外面的洗手液。一些公共场所往往使用劣质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从业人员的健康都有问题,产品质量无检测报告,而使用单位不具备清洁的灌装条件、工具等也会造成污染。
专家提醒:在使用前,可滴一小滴在指尖,闻一闻有无发臭、刺鼻等异味。如有,则可能是过了保质期限或者是使用了禁用原料,最好不要使用;此外,在使用公共场所洗手液时,若洗手液有分层或油水分离现象,最好不要使用。
洗手液使用存误区
在使用洗手液的时候,人们大多存在一些误区。很多人生怕洗手液洗不干净,所以按出大量洗手液在手上,洗的时候使劲揉搓,而且反复、频繁使用。事实上,这样的深度清洁会损伤皮肤,使皮肤不但留不住水分,还更容易让病菌侵入。
专家提醒:洗手液的杀菌消毒功能没有肥皂好。因此,用洗手液时,揉搓双手的时间最好在30秒以上,用流水冲至少15秒。
正确洗手要讲究方法
用洗手液洗手要讲究方法。先用清水充分湿润双手,取适量的洗手液于掌心双手充分揉搓至少30秒钟以上,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揉搓到指尖、指缝,并让泡沫能覆盖到整个手的各个部分。在用洗手液时,也并非多多益善,每次使用时按出一滴就足够了,在反复搓洗后,再用流动水冲洗15秒以上,这样就能把洗手液彻底清洗干净。虽然不少洗手液都含有护肤成分,但在干燥的季节,如果频繁洗手,仍然会导致手部皮肤干燥,更容易导致感染细菌和细菌侵入。因此洗手后可选择涂上专用的保湿护手霜。
专家提醒:洗手完毕,要用清洁的干毛巾或纸巾拭干即可,最好不要烘干,因为除去烘干机本身的卫生状况外,手表面水因烘干和快速挥发,极易导致皮肤部分失水,同样容易造成皮肤干燥和感染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