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住在乡下地方,尤其是像大山背村这样偏远的山上,邻居们分散住在整个山区,每一户人家之间隔着一段距离,彼此的互动比不上城市中的人频繁,但是遇到婚丧喜庆的日子,全村的人都会过来一起庆祝,显现乡下人情味浓厚的一面。
客家人请客,端上桌的菜色很多都是大锅煮出来的,汤汤水水的菜肴,吃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风味。客家点心尤其口味绝佳,其中一样绝对少不了的是--糌粑。
糌粑口感有Q的,有脆的,滋味有甜的,有咸的,吃起来风味不同,但是好吃的口味却是相同的。甜、咸糌粑的区别,主要在蘸料的调配上变化花样,不论是甜是咸都是令人回味无穷。
糌粑,又名麻糬,是用糯米做的点心。做糌粑前都要先将糯米泡水半天,然后再决定口感要弹牙的或是爽脆的。
若要做弹牙的糌粑,就将泡好的糯米拿到锅里蒸熟,然后家人合作一起舂糌粑,这是需要力气与合作无间的事。
要舂糌粑之前,得先将石臼洗干净,抹上一层油,再将蒸好的糯米放进去。这时,家里的男人出动了,至少要四个,三个人手上拿着木杵,高高地举起,轮流地一下下舂打着糯米。另外一个人,手上沾着水,心里数着数,每当木杵捶打糯米三下,他就快速地将糯米翻动一次。
如此一下下的不停舂打糯米,并一次次的翻动,直到糯米被舂打得均匀又弹性十足。
这项工作需要高度的默契,速度和动作都要非常协调,木杵才不会撞在一起,翻动糯米的手也才不会被木杵槌到。
舂的火候够,糯米变成弹性极好的糌粑。这种弹牙糌粑,大都是甜的口味。吃的时候,配上蘸料,吃后齿颊留香。
蘸料的制作方法,是将米炒好,磨成粉,再加进红砂糖和花生粉。这样的蘸料,在没有零食的年代,对小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小朋友吃糌粑,会蘸上厚厚的蘸料,舔完一圈,再重复去蘸蘸料,啊!实在太美味了!
若要吃爽脆口感的糌粑,做法就不同了。将泡好水的糯米,磨成米浆,然后拿到锅里蒸熟就成了。
吃的时候所用的蘸料也不同,甜蘸酱是用黑糖去熬煮,煮到成为又黏又稠的糖膏,脆脆的糌粑蘸着黑糖膏来吃,真是美味爽口。若要吃咸的,就蘸卤肉汤汁,吃起来既有卤肉香喷喷味道,又有糌粑爽脆的口感,真令人垂涎三尺哩!
不论是弹牙糌粑或爽脆糌粑,也不论是甜或咸的口味,制作糌粑都是费工费时的。弹牙糌粑要舂打,爽脆糌粑要磨米浆,舂米和磨米,需要人力和时间,所以除非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平时是不容易吃到这种美味的客家点心的。
糌粑好吃是公认的,尤其小孩子简直为花生糖粉疯狂。刘兴钦老师为这幅客家糌粑写下了这首打油诗:
大家合力舂糌粑,
槌舂三次翻一下。
婚丧喜庆都有它,
食客多讲客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