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陶冬博客最新文章全文:
如果为金融海啸画路线图,市场危机、信贷危机、需求危机,生产/出口危机,可以说是四部曲。
亚洲的银行没有买入大量有毒证券,因此资本受伤 害不大。房地产升幅多不疯狂也没有过分疯狂的住房按揭,因此房价下调空间有限,至少对经济不存在致命的一击。消费者借贷杠杆普遍不高,所以受"去杠杆化" 的冲击也不大。曾几何时,有人认为亚洲经济可以与美 国、欧洲脱勾,能够在金融海啸中独善其身。
然而,海啸还是袭来了。尽管亚洲在银行、房价、 信贷、衍生金融产品等领域不像欧美那么狼狈,这个区 域对出口的依赖度却是全世界最高的。当世界其它国家 受金融风暴冲击,经济陷入衰退,就业大幅恶化时,这 些国家的需求自然消失,亚洲的出口订单也就枯竭了。
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出口较一年前暴跌48%,韩国 25%,台湾34%,中国22%(后两者为前两个月),香港、新加坡也跌得很惨烈。亚洲靠出口吃饭的结构性缺陷,被暴露无遗。亚洲无法置身于危机之外,只不过处在 金融海啸传导机制的末端。
笔者认为,全球需求衰退还会持续,美国的就业恶化仍在加速,欧洲的劳工市场(尤其在德国、意大利)开始崩溃,这些势必带来进一步的消费收缩,进而影响投资决策和银行信贷质量。从各种意义上,我们都面临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峻的经济衰退。
不过即使在如此恶劣的宏观环境下,笔者觉得出口 衰退三○%至四○%是不正常的。美国消费的确在倒退, 但是WalMart的销售并没有下降三○%至四○%;商品需求的确转弱,但是不至于到七○%的散装货轮停驶待货的地步。
信贷收缩,存货调整,将一个糟糕的情况变成一个 绝望的情况。公司们均信奉现金为王,尽量使用存货而 轻易不下新订单。欧美零售商在收到货之前不支付款项 (收到货后还要拖延付款),出口商在未收到订金前不 敢开机器。于是订单的下降速度远快过需求的下降,全 世界都在靠存货运作。信心危机导致订单断流,于是贸 易量暴跌。
笔者不敢预测这场信心危机何时结束,不过可以断 言WalMart开门营业时,它的货架不能是空的。当信心危 机导致存货量低到无可再低水平时,重置库存是自然的 逻辑的结果,毕竟人们还要吃饭穿衣。
也许实体经济的最坏时刻尚未到来,也许最终需求 仍然疲软。不过笔者相信,由库存重置带来的订单回升 快要出现了,从而拉动工业生产,拉动对商品、航运业 的需求。非最终需求的反弹,有时也蛮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