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默揭露华尔街的潜规则
今年10月11月间,在金融危机爆发最严重的关头,被全球投资者视为偶像的巴菲特连续两次出手,大举投资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及老牌龙头公司通用电器。巴菲特不但出手很大,而且高调接受访问,表示目前是投资美国股市的最佳时机。但是,就在巴菲特拿出50亿美元,按每股115美元的价格大举买入高盛股票后,高盛股票便一路下滑,仅仅两个月不到,就跌去了三分之一的股值。
很多人十分诧异巴菲特此次竟然老谋失算,栽到了金融风暴眼里。不少分析师以此为例,开始大谈如何在投资上打败巴菲特。有些人表示,只要按现在的股价买入高盛股票,随着高盛股票的回升,便可以轻轻松松的打败巴菲特。这些人的思路,正如前一阵中国不少智囊看到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便高叫现在是中国抄底美国的好时机一样,是如此的简单。
CNBC的股市脱口秀名人克莱默在他的当红节目“MAD MONEY”中,一针见血的指出,巴菲特可以在悲惨的股市中看到巨大的诱惑,可以大胆的投入股市,但一般的平头百姓却不可以。原因无它,巴菲特有钱,不但有钱,而且有大量的钱;不但有大量的钱,而且有大量的闲钱。所谓的闲钱,是指在五年中不需动用的钱。在这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大胆投资股市,闲钱越多,游刃的余地越大。
克莱默出身哈佛,长期在华尔街打滚,管理过风险投资及对冲基金,对美国金融业的游戏规则烂熟於胸。但此人有个特点,便是敢冒华尔街之大不韪,口无遮拦的将华尔街的潜规则一一揭露,暴其之丑之短不遗余力。所以他的节目三年前在CNBC推出后,一炮而响,连续红了三年,欲罢不能,深受观众喜爱。当然,对他恨之入骨的华尔街人士也大有人在。
这次金融风暴越向外力度越大
从信贷危机开始的这一波金融风暴,以美国为出发点,不断向外扩展。特点是越向外力度越大,反而美国本身受到的伤害正在逐渐减弱。虽然目前见诸报端耸人听闻的标题处处可见,如房价大跌丶股市跳水,企业裁员不断,国内生产总值滑落,顾客购买力大大缩水等。政府也是出尽招数应对金融危机,全力防止经济下滑。但仔细分析美国金融及经济的基本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要好过欧亚拉美各国。
以美国股市为例,道琼斯指数一年内跌掉了36%,虽然十分可怕,但与所谓的“金砖四国”相比,美国股民的损失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上海的上证指数跌去 64%丶印度股市跌去52%丶巴西股市跌去42%,俄罗斯股市最为疯狂,跌去70%。欧洲除了英国股市跌34%,瑞士跌36%与美国股市基本持平外,其它所有国家的股市,跌幅都超过美国。最为离谱的是,冰岛的股市,跌得只剩不到5%。亚太各国也是一片惨象。澳大利亚丶日本丶新加坡丶印尼丶韩国丶泰国丶马来西亚丶菲律宾丶巴基斯坦等国的股市,哪个都比美国跌得厉害。
当金融危机刚在美国形成不久时,全球许多国家民众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暗自窃喜。仅仅几个月不到,当初暗自偷笑的国家,一个一个像得了瘟疫般,接连倒下。而美国反倒成了全球资金的避风港。美国国债炙手可热,一债难求;除对日元外,美元大幅飙升,一举扭转长达数年对欧元的颓势。石油价格也大幅度回落,使近年因油价大涨而暴富神气的俄国丶委内瑞拉等国陷入财务危机,经济发展立时停顿,政权也岌岌可危。许多发展中国家则纷纷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丶世界银行伸手,要求援助。美国作为这两个组织的主要操控者,再次担当了救世的角色。
危机令中国社会越来越不和谐
中国在此次金融风暴中的地位十分复杂。一方面,中国政府手握大量美国国债及企业债券,外汇存款高达一万九千亿美元。对美国政府来说,中国政府是最大的债主。在美国政府全力应对金融危机,大搞赤字预算及加紧印刷美元的情况下,中国这个债主是得罪不得的。另一方面,受金融风暴的袭击,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外资投入为骨干,以出口赚取外汇为导向,以廉价劳动力为本钱,以牺牲环境为特点的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突然遭遇极大障碍∶外资纷纷撤资,出口订单大降。国内消费能力有限,巨大的生产能力过剩及资金短缺交相绞杀,企业倒闭风潮一波高过一波,使政府顿感寒意。不久前还力主金融财政紧缩的温政府,大幅度转向,上半年连续升息五次,下半年则连续降息五次。同时抛出四万亿的公共刺激政策,鼓励消费。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力虽然大增,但整个社会保障机制没有建立,腐败横行,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人心不古。当经济一路发展时,各种社会矛盾被掩盖着;一但经济发展出现寒流,社会立时不稳,矛盾激化。失业问题尤其严重,数千万失去或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丶城市居民丶大学生同病相怜,随时随地成为反社会及权贵财富集团主要力量。胡锦涛上台后主张全民和谐,但随着经济发展遭遇严重困难,中国社会越来越不和谐。
1929年美国爆发严重股灾,此后经济陷入衰退长达四年之久。当时经济衰退的影响,与今日金融风暴十分相似。远在大洋彼岸的亚洲欧洲各国同受祸害。日本纺织业渔业受到的打击尤其激烈,失业人数大增,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右翼势力抬头,日本社会转向军国主义,向亚洲邻国寻找出路,中日爆发大战。德国的法西斯主义也在经济社会一片混乱中崛起,为转嫁本国社会矛盾,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发生严重经济危机,最后却使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这一幕历史舞剧现在看来似乎还要重演。当美国的不少银行在金融风暴打击下陷入危机,面临破产时,华尔街却有人表示,这正是美国金融业重新整合的大好时机。目前全美国有1600多家银行,几乎等於所有欧洲银行的总合,早就有分析师表示,美国的银行太多,需要合并才能以更强的实力与欧洲银行竞争。但在常态下,银行合并并非轻而易举之事,金融风暴的出现,等於是天赐良机,花旗银行丶美国银行丶富国银行丶摩根大通等纷纷囊括对手,规模越来越大;许多地区性银行则倒闭破产,给全国性大银行扩展地盘让路。十年整合之路,一朝完成。从此点看,金融风暴的出现,可能早在某些人的预算之中。
美国经济成为笑在最后的赢家
此次金融危机,表面上看起源於次贷危机,但实质上危机的本质是信贷危机,只要信贷危机消失,一切便雨过天晴。而信贷危机说到底,便是信心危机。所有的人对银行失去信心,同时向银行提款,银行一定倒闭。但只要大存款人对银行恢复信心,银行便安然无恙。目前市场上资金不但不缺乏,从某种角度上说,还十分充沛。许多高科技公司手里有大把资金,如英代尔在银行里有120亿现金,微软的现金近200亿,思科的现金更是高达260亿。微软一家的钱,就可以救通用及克莱斯勒一命。
此外,根据投资研究机构Leuthold Group最新披露的信息,掌握在共同基金丶财富基金及对冲基金手里的闲钱,估计近9万亿,相当于全美上市公司市值的74%。这样高的现金与股市市值之比,乃是18年来首见。与投资者手中近9万亿现金相比,中国大陆的巨额外汇储备,就没有那麽重要了。如果再考虑机构投资者往往动用杠杆投资手段,以几倍十几倍於现金的资本投资市场,目前可以投入股市的钱,随时达到数十万亿。而掌管这笔天文数字的投资者,正是信心的中坚。只要他们对美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信心不变,次贷危机也好,信贷危机也好,金融危机也好,全部都是暂时的变数,伤不了美国的筋骨,反而可能成为美国产业丶行业整合升级换代的重大机缘,风雨过后,美国经济将更俱全球竞争力,成为笑在最后的赢家。
(原载《争鸣》《动向》2009年元月合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