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政府添麻烦"一说深入人心。然而,假如人人都没有麻烦去添,还要政府干什么
地方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你们那儿通了吗?"--这是《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近日推出的一个调查主题。调查显示,96.8%的网友的回答是"不通"。超过一半的网友说政府的热线电话很难打通,发过去的邮件也石沉大海。
如果这个调查结果属实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想想看,各地为设置市长热线、建立政府网站、开办信访窗口安置了多少公务员,花销了多少政府财政?其工作成效竟然遭到网友几近百分之百的否定!更让人想不明白的是,既然电话很难打通,那就说明它很忙,有很多人都打通占用了。是这些打通电话的人都没有参加调查呢,还是工作人员干脆把电话挂起来不接?
这个调查还统计了各种沟通方式的使用情况:有事直接上门找相关部门的人占37.5%,拨打热线的人占25%,发邮件、发帖、发短信的人占30%,4.5%的网友采用传统的书信联系。既然电话打不通,邮件不回复,发帖被认为"网络消息不可靠",发短信是造谣,书信可能连拆开的运气都没有,那么还是直接上门更保险。不过,在这个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那么多人都选择找上门去,这实在是一大讽刺。
这些人都找上门去干什么?遗憾的是,调查中没有这个立项。然而,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看了这个调查,我想起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不要给政府添麻烦。在这样的教导中,什么事情可以找政府,并不是一个已然明了的问题,而它是这个调查的前提。
剑桥大学讲师刘瑜曾在本版《让政治变得家常》一文中(见《南方周末》2008年12月18日"自由谈")介绍,她在英国搬家以后有垃圾需要处理,就打电话找市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如约而至。我看了就想,要是在我们这里,这点小事都要麻烦政府,恐怕是会遭到舆论谴责的。不信的话,先看看下面两则新闻。
2008 年7月,一对盲人夫妇拄杖来到汉口崇仁街爱国社区居委会,申请取消他们家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理由是"不愿再给政府添麻烦了"。他们给政府添的麻烦是什么呢?就是在仅有妻子每月199.4元的家庭收入的情况下,从政府申请了420元低保费。如今丈夫又有了每月160元收入,"家里经济条件好了一些"。居委会干部认为,这对夫妇收入微薄,女儿刚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仍属低保对象,无奈他们"不添麻烦"的主意已定,只好接受申请。记者赞美道,"骆师傅的退保义举,显现出的主人翁姿态,昂扬着的自强自立精神,不能不让人感动、让人叹服"。
另一则新闻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灾难过后,自救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为了自己活下来,然而在媒体上,灾民说:"咱要自救,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庄稼苗遭受损害,灾民下田补救,在记者的笔下,他们也是这样说的:"尽量挽回损失,别给政府添太多麻烦。"
相比之下,一个薪资优厚、无灾无病的人民教师,自家垃圾都要找政府处理,岂不是应该羞死?不要小看这些舆论的作用,不管英国人多么不疼惜政府,一个中国人搬不动旧冰箱,找不到停车位,肯定是不好意思打政府热线电话去问的。假如把这些需求也算上,我不知道前述调查结果会变成什么样子。"不给政府添麻烦",可以更抽象地说成"不给国家添麻烦",或者更具体地说成"不给领导添麻烦",已经深入人心,无须证明。然而,假如人人都没有麻烦去添,还要政府干什么?这就好比一个读者对报社总编说,为了不给你们添麻烦,我不读你们的报纸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