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不成主义,玩耍成了主义:潇洒与享受的人生哲学。但潇洒和享受的也只是快乐感觉,很少有别的。“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忧愁,何不潇洒走一回……”可就在从台湾唱到长城内外,唱遍大江南北,词作者忍受不了病痛折磨生趣全无,潇洒不了便自杀谢绝人世。
词作者魂归西天,并不影响大众继续潇洒和享受。传播玩耍主义如此成功,词作者却由于病痛而谢世,为什么?海峡两岸谁都懒得去想。悼念三毛逝世后,当代人继续习惯着自己的习惯。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不潇洒已经不成人生了,再也没有比玩耍更为重要的事了。和尚不潇洒都会成了问题和尚,所以荡秋千。
国寨人质只对实际的事物和活动感兴趣,认为实际就是意义,实际才是意义: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才有求的意义,立竿即能见影的活动才有行动意义。良心、精神、信仰、理想、天国……全都在感觉外。对于活在感觉中的人来说,追求这些东西远不如追求面包、房子、车子、老婆、儿子有实际意义,有钱花有别墅住有汽车开才有快乐。对于把感觉等同于生活的人,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有最为实际的意义。而所有有形物只有钱才能买到,金钱成了真上帝。
玩耍主义的人生导向就成了:金钱最有意义。因为有钱才好玩,有钱才玩得开心。青春赌明天,潇洒走人生,快乐蹦蹦迪,这实际上只是少男少女般的洒脱:得快乐时就快乐,何必顾虑后果。心龄成年的人,绝不会为不顾上瘾的后果去感受吸毒时的快乐。成年人回过头来做儿童,为的是解脱困惑。取消假若、如果的顾虑,便有吸毒当下的腾云驾雾的享乐。醉酒虽然伤身体,但马上可以忘忧愁。
潇洒走人生、没事找着乐的活法,使众多人被还原为动物环境主义者或生活唯物主义者。生活方式与禽兽和幼儿相似,完全被环境控制,只是被动地对环境作刺激性反应,全无意义可言。或者说,适应环境就是意义。活着的动力靠外面的刺激――钞票、房子、衣服、女人、男人,而不靠内在的需求――遵从信仰、实现理想而超凡脱俗。快乐只是身体上的物质享受和寻常人的世俗享受。
不可否认,物质的、世俗的面包、衣服、房子和钞票等,是都市生活的现实基础。但这并不能成为人生的追求。人必须吃喝才能活着,但吃喝似的活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这不对。人类一直通过劳动维生,但把劳动和工作当作人类追求卓越和幸福的基石,只是在当代,而这正在变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