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棺底板上“北斗七星”的图案(网路图片)
广西上思县日前出土的明清“三合土”巨棺经过专家开棺后,在内棺的底板,出现了七个排列成天文“北斗七星”的小孔,这样的发现让现场专家学者啧啧称奇。
据《南国早报》报导,20日,10余名国内考古专家、学者在广西上思县对10月下旬出土的“三合土”巨棺进行开棺,发现原来外层的“三合土”里还有一椁一棺,两者均为木质,外椁偏黄,内棺呈黑色,三者的材料呈“土—木—木”结构,这样的棺椁在广西乃至国内都非常罕见。
随着参与考古发掘的专家组掀开黑色内棺,围绕着“三合土”棺椁的部分悬疑揭晓:棺内只有凌乱的骨骸,但墓葬主人随葬的部分纺织物保存完好,服饰上的金黄色花纹仍然鲜艳。
让专家惊讶的是,内棺的底板上居然有一个由7个直径约2厘米的小孔排列出的“北斗七星”的图案,小孔之间还有线条相连,内棺还发现了散落在棺内的三枚古铜钱和一把竹骨纸面摺扇。一专家推测,放置在内棺的古钱币应该为七枚,可能放置在排列成“北斗七星”的七个小孔内。
棺内的三枚古铜钱正面有“开元通宝”字样。“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的年号,这是否就能推断墓葬属于唐代呢?不过,专家说,摺扇出现的年代在宋代,从墓葬形式与棺椁制式来说,更像是明代或明末清初的墓葬。不过,由于棺椁内也没有发现记录主人身份与生活时期的墓志铭,让专家对墓葬主人的身份年代一时难以下结论。
此前,考古专家在挖掘该“三合土”巨棺时,在墓坑边发现一只刻有梅花状凹陷的花纹的“手表”,里面清晰地刻有“瑞士”两个字,很显然是一个袖珍的“瑞士手表”,这一发现同样让专家称奇。
专家认为,如果是用来陪葬的“手表”,可当地人没有把实物塑成“袖珍”金属制品的习俗。而且,世界上一块能戴在手腕上的手表诞生于1904年(另一种说法是1918年),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
此外,瑞士手表传入中国也仅仅是几十年的事情,与石棺的年代相距甚远。如果不是陪葬品,它却被埋在石棺出土墓坑边的三合土中并被后人发现,也实在离奇。这“手表”究竟是什么年代的对象,用来做什么,又怎么出现在墓坑边的泥土里,都是一个难解之谜。
工作人员沿着棺盖线环切“三合土”封泥并打入木楔(网路图片)
“土椁”顶部被移开(网路图片)
“木棺”“棺盖”开启,“棺”内有“棺”的发现让专家们非常意外。(网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