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正在逼近中国

作者:黄树东 发表:2008-12-18 05:1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第一波冲击,冲倒了中国沿海的一大批出口加工厂。美国金融危机已经进入了实体经济阶段,世界进入了自八十年代以来第一次全球同步的经济深度衰退。美国金融风暴进入了实体阶段。美国经济像自由落体一样向下滑,世界经济正在螺旋式下降。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深度和长度已经并且将继续大大超过许多人的预期。

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第二冲击波正在袭来。这一次冲击,将直袭中国经济的核心产业,包括金融产业。假如处理不当,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风暴的中心,甚至引发中国的经济危机,甚至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这是中国实行走出去的出口导向战略以来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大衰退。中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中国经济的安全性,中国经济的自我稳定能力都将接受严峻的考验。

一 危机就潜伏在我们身边

迄今为止,中国成功的把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降低到最小限度。虽然有许多出口加工厂倒闭,中国的核心产业几乎没有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但是,随着金融风暴的深化,随着世界经济衰退的发展,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越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场危机潜在的威胁。

但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人认真分析中国经济结构内在的隐患。人们在大声呼叫狼来了的时候,没有认识到狼就潜伏在我们身边,潜伏在我们自身的经济结构之中。中国经济具有严重的结构性危机,假如处理不当,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风暴的中心。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在过去为高速增长的出口所掩盖。这场金融危机将把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危机演绎出来。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在那里?

1。全球化和生产过剩。下一轮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波将主要落在对世界市场过份依赖的经济体身上。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过剩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假如经济危机深化,这些国家将是下一轮经济风暴的中心,世界GDP蛋糕的萎缩,有相当大一部分将来自于这样的经济体。遗憾的是,由于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中国经济相对于内需而言有大约40%的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使中国有可能成为这样一个国家。

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从经济总量上看就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其实质就是生产过剩。随着金融风暴进入实体经济阶段,世界总需求的急剧萎缩或停滞,世界范围内生产过剩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难以解决。最后将通过对过剩生产能力的摧毁来解决。传统的经济危机是这样,21世纪的经济危机也将是这样。

有人把当前的这场世界经济衰退描述的过份复杂。其实经济危机的过程非常简单。经济危机就是市场经济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来挤压生产过剩从而达到新的均衡的过程。当前这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就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的过程。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冲击。但是,世界范围内的这种挤压生产过剩的过程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对那些外贸依存度较小,较为独立自主自足的经济体的冲击比较小;而对那些过份依赖海外市场,出口在 GDP中所占份额较高的国家的冲击就比较大。而且对外依存度越高这种冲击就越大。这类国家在世界总需求萎缩或停滞的情况下,经济困难就比较多,生产能力受到的打击就比较大,失业就比较高,倒闭的企业就比较多。就有可能成为经济衰退挤压的中心。假如不及早因应,处理不好,社会成本就会比较大。

经济衰退就是世界经济的重新洗牌。洗牌的结果是每个国家在世界GDP中的份额将发生变化。有些国家在世界GDP中的份额将上升,而另一些国家则将下降。所以,假如经济危机深化,那些生产过剩问题严重的国家将是下一轮经济风暴的中心。下一步经济危机的冲击波将主要落在对世界市场过份依赖的经济体身上。世界 GDP蛋糕的萎缩,有相当大一部分将来自于这样的经济体!

遗憾的是,我们中国可能就是这样的国家。中国实施了几十年的出口导向战略。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注目的辉煌。这几十年中,全球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依稀显现出依靠海外市场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战略。这个战略轨迹中中,中国经济排名持续上升,出口高速增长,出口在GDP中的比例越来越高。2007年中国对外出口几乎达到GDP的40%。这40%的出口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是最全球化的经济,是最开放的经济。但是当我们把我们的产品输往世界各个市场的时候时,我们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大,我们把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越来越多的交给了世界市场的手中。世界市场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世界市场的许多风吹草动对我们的经济都有较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中,开拓和坚守我们的世界市场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考虑。

中国的这种对外依存度远远高于世界许多国家,包括美国。美国是一个相当开放的经济体,又是新自由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推手。其出口占GDP的份额在过去十几年中增长十分缓慢。从1992年的不到10%上升到2007年的大约12%。可以说中国经济是世界上对外依存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许多专家学反复论证,40%的出口,并不代表对外依存度高。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对外依存度要以进出口余额来衡量。这种观点似乎忽视了基本的经济常识。你可以把一个国家想像为一家工厂。假定你这家工厂每年进货90万,加工生产出的产品价值1 00万。你这家工厂需要多大的市场容量?是这10万的余额?不是,你需要100万的市场容量来消化你的生产能力。中国经济必须为这40%的出口寻求海外市场!海外市场的萎缩和停滞,会带来这这40%的萎缩和;而这40%的萎缩和停滞,就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萎缩和停滞,甚至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隐患。

中国经济这种对海外市场的高度依赖性的实质是什么?是国内生产过剩。这40%的出口表明中国经济的总供给极大超过了内部的总需求,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生产过剩。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生产过剩。和任何生产过剩一样,中国的生产过剩也是相对的。相对与中国内在的消费能力而言,相对于中国的收入分配而言,相对于国内消费萎缩而言,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生产过剩。

这种严重的生产过剩,这种依靠海外市场来消化生产过剩的经济结构,使中国经济面临艰难的局面。它有可能会在世界经济衰退受到痛苦的挤压。这场世界性经济衰退可能会以一种较为痛苦的方式将这种结构危机演绎出来,中国经济的过剩产能将可能受到严重的冲击,将有许多的失业,需少的工厂倒闭!。一国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GDP的40%面临危机的挤压时,整个经济体必将要承受巨大压力。

假如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世界范围内挤压生产过剩的过程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将可能会被卷入经济风暴的中心。金融危机挤压资产泡沫的过程将会演变为挤压中国生产过剩的过程,变成挤压中国GDP这块蛋糕的过程。这种挤压过程将会从挤压40%的生产过剩,传播到挤压整个经济体。到那个时候,金融海啸将直接冲击中国经济的整体。所以,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持续衰退最大的受害者!

2。市场萎缩和市场多样化。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生产过剩,使中国过度依赖出口市场。然而在世界经济同步衰退的条件下,中国面临出口市场严重萎缩的困境。假如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市场多样化战略在世界经济同步萎缩的今天不可能为中国打开出口市场不振的困境。没有一个国家会不顾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打开自己的市场为中国经济解困。假如世界经济滑入大萧条许多国家有可能重新拾起保护主义。不仅如此,中国出口市场面临长期停滞的困境。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把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交给海外市场,交给别人的市场和市场准入。金融危机发展到今天,世界经济进入严重衰退。世界经济衰退意味着世界总需求相对萎缩,世界市场在相对萎缩。具体的讲,美国市场在急剧收缩,欧洲市场在急剧收缩,世界其他市场在急剧收缩。依靠别人的市场发展经济的出口导向战略,或全球化战略,在世界市场全面收缩或停滞的今天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场经济危机,让我们告别了过去世界市场和出口需求高速增长的时期。

让我们看看出口市场现状。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美国市场的形式十分严峻。以2001年为例,美国发生了相对而言非常轻微的经济危机,当年美国货物进口进口降低了6。4%。今天的情况严重多了。估计美国进口将下降12-20%左右。美国市场不足,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出口市场的多样化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大出口市场,其一是美国,其二是欧洲。欧洲市场的情况,不会比美国市场好。其他市场呢?其他市场规模小,潜力不大。这是一场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每个国家都面临相似的市场问题。那一个国家会打开国门为中国解困?当然,中国外汇储备丰富,也可以通过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进口贷款的方式来推销中国产品。但是,就40%的GDP这个总量而言,那只是杯水车薪。中国出口业的深度萎缩已成定局。中国将有大批的出口企业倒闭,大量的失业。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人民币贬值的方式来增强我们的出口竞争力。但是,货币贬值程度是有限的。大幅度的货币贬值,有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竞争性的货币贬值。而且大幅度的货币贬值,有可能导致其他国家保护主义的上升。

中国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一个火车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出口的高度增长,推动了中国进口的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中国面临进口下降。这对中国的出口国面临严重的市场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对方稳定从中国的进口不太现实。

更为严重的是,假如美国在所有的反危机措施都失效而进入大萧条,美国极有可能重新拾起保护主义,限制进口,通过刺激国内生产的方式来提高就业和消费。对美国这样一个资本充裕的国家而言,解决供给不住相对而言是一件容易的事。假如,这种情况发生,将是对中国经济的巨大打击!不仅美国有可能这样,世界其他国家也可能这样。为了国家利益而保护自己的市场,在别无选择时将会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假如你留心观察,你会发行,这样的信号已经出现。

不仅如此,这场经济危机后美国将告别GDP高速增长,进口高速增长的时期。中国产品的美国市场出口市场面临长期的机构构性压力。危机以后的美国将进入一个信用杠杆倍数下降,信用相对萎缩,政府干预增加,资本受到多种节制的新经济模式。美国将进入一个GDP增长长期放慢的时期。美国GDP的增长在90年代以前的长期趋势线是2 -2。5%。90年代以后跳跃到3-3。5%左右。许多年头GDP增长达到5-5%。当时许多经济学家,包括格林斯潘在内都认为这源于高科技革命带来的结构性变化,是美国经济新的GDP趋势线。这场大危机表明,GDP趋势线的短期上移,是经济泡沫化的结果。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将回落到 2-2。5%上。

也就是说,美国市场的增长的长期潜力将往下调1个百分点左右。这是当前经济危机的长期影响。GDP增长的放慢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美国市场增长的缓慢,进口增长的缓慢。中国产品的美国市场面临长期的挑战。

以上种种表明,出口这个中国经济的引擎从周期和结构上讲已经熄灭。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远看,中国出口面已经进入了漫长的冬季。中国出口业面临着长期的通过的调整过程。不要希望危机会很快过去。不要希望雨过天晴是蓝天。

3。收入不公和内需不足。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引擎,一个天生不足,金融海啸又扑灭了一个。现在只剩下一个半。这一个半引擎将如何推动中国度过这场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中国将会进入另一轮通货紧缩吗?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进入了全面调整的时期。过去那种出口导向政策,扩大收入差距的政策必须改变。

除开政府支出,经济发展有三大引擎:消费,投资,出口。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收入不公,中国早就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消费严重不足。1988 年,消费占GDP的大约64%。然而由于一系列的政策和体制调整,导致了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的急剧扩大。到了2007年消费只占GDP的49%。20年间,中国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以上,两个数字表明,中国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消费支出在G DP中的份额越来越小(人口中高收入那一部分的消费当然不会也没有相对缩小)。中国中下阶层的消费萎缩支撑着出口的迅速增长。消费这个引擎就这样长期处于半熄灭状态。中国的出口之所以能在长期内高速增长,中国的储蓄率之所以能在长期内高速增长,收入分配不公是关键。

收入不公是中国消费相对萎缩,中国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谈到中国的内需不足,必需澄清一个十分流行的似是而非的观点。有人无视收入不公的现实,把中国内需不足归结为文化问题,归结为中国人的储蓄偏好。但是这种储蓄偏好无法解释如此巨大的内需缺口。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应当去问问下岗工人,农民,和其他处于社会消费中下层的人民。问问他们是不是因为太高的储蓄偏好而消费不足!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要忽视这样一个现实:从90年代以来,中国中下阶层面临着教育,医疗,住房,和退休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严重压抑了中下阶层的消费支出。

内需不足是困惑中国经济的长期结构性问题。而且,中国在过去十几年里多次下决心要提高内需。为什么内需依然面临长期下降的困境呢?为什么越提高内需内需越来越不足?

解决内需不足的关键必需解决收入分配严重不公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却忽视了这个问题,把刺激内需与收入分配割裂开来。似乎收入分配与刺激内需无关。一讲到刺激内需,就把关心的重心放在如何在现有分配格局下提高内需,而基本忽视收入不公的结构性问题。结果所谓刺激内需就变为刺激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讲刺激内需讲了几十年,而内需日渐萎缩的根本原因!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思路是通过出口导向打开国外市场,通过房地产和汽车推动国内市场。这一内一外的战略重心,加剧了内需不足,而且把中国引向了高资源消耗的发展道路。我们的内需战略的核心支柱是房地产和汽车。这些年来房价不断高升,汽车越来越多。中下层显然游离于这个战略之外。这种战略的潜力和瓶颈是显见的。

由于收入不公,消费不足,国内面临长期严重生产过剩。生产过剩导致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紧缩压力。早在98-2000年间就出现了的严重通货紧缩。为了解决这种生产过剩问题,我国加大了投资和出口。出口和投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引擎。现在,出口这个引擎有被金融海啸扑灭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引擎只剩下一个半:投资和消费(半个)。而且消费这半个引擎免临进一步萎缩的压力。现在由于出口萎缩,出口企业大批倒闭,消费将进一步部萎缩的。这半个引擎在进一步萎缩。难到中国经济将单纯依靠投资推动。

中国已经到了下大决心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时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几十年的老话题。而且不同的人在这个相同的用语下阐述着不同的主张。有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根源于需求的调整,而需求的调整依赖于收入分配的调整。

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的的核心是改变收入不公。

中国的全球化出口导向战略,和中国的经济结构现在面临严重考验。中国应当坚决改变收入分配政策,下大力起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来重新启动消费这个引擎。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反危机的关键是解决收入不公的问题。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假如处理不当,这种结构性危机在世界经济衰退浪潮的冲击下将会以更加严峻的方式表现出来: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深度衰退,生产将更加过剩,出口将进一步压缩,结果许多企业将会倒闭或面临倒闭,结果导致失业增加,结果内需更加不足,结果生产更加过剩。这种恶性循环将把中国经济推向危机的中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