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他对孩子的教育有个价值选择:宁要开阔的大脑,不要充塞的大脑。有个美国学者说到中美教育的差异时也说,中国人把孩子的大脑当作一辆载重汽车,尽量地往车上装载越来越多的货物。而美国的家长则给汽车加油,让汽车走得轻快一些,走的路长一些,开得远一些。这种中西教育理念的差异,与皮亚杰的理念也有密切关系。我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中国孩子的"小汽车"的载重太多了,太沉重了。学校、父母,一个劲地往小汽车上塞着东西,小小的汽车里,塞得满满的。
先从我的孩子说起。梦蝶梦诗梦觉的功课都很重。有一次,我突然想起称一下孩子们的书包,把负担问题"量化"。不称不知道,一称吓一跳,一个个书包都是沉甸甸的,足足有十来斤重。我也称过在区一个中心小学读书的孩子的书包,重量也有十来斤。打开书包一看,各种参考书,习题集,联系册、教科书,厚厚的一堆。背着这么重的书包已经够辛苦了,更不要说天天还要做没完没了的作业。我的孩子原来的眼睛都很好,我也很注意提醒他们保护自己的眼睛。但是,最后三个孩子全都成了近视眼。究其原因,是功课太多了,做作业的时间太长了。再好的眼睛也禁不起如此持久而过度的使用。
再来看看别的孩子的情况。有一段时间,我应朋友之邀,给温州的几个孩子做一点学习上的帮助和智力上的开发方面的工作。做了我才感到是多么地难。原因是,孩子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作业,就已经筋疲力尽了。而学校的功课是必须完成的。他们学习了一天,每天可以说是起早摸黑,长年累月的这样学习,使他们的心理渐渐钝化,对于知识,缺乏了宝贵的兴趣,有的甚至感到厌学,学习成了不得不而为之的苦差使。
几个孩子放学后来到我这里,他们已经劳累了一天了。他们从早上7点开始上学,直到傍晚5-6点放学,吃了晚饭后上我这里做功课,一般要到9点左右才能完成作业。这样,他们一天的学习时间在十多个小时,即使是身强力壮的壮汉,这么长时间下来,也是会劳累疲倦,头昏眼花的。更何况是孩子。长年累月的泡浸,使他们对于学习、求知,有一种厌倦的心理。我无法让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至多在他们休息的时候,给他们讲一点人生的小故事,以此作为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写作的素材,或者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们一点鼓励,一点思考问题的思路。但是,这样一种轻描淡写的辅导,比起那分外沉重的功课负责来,实在微不足道。
孩子们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负担重,而且是作业难。有些问题就是让语文课本上的范文的作者来回答,怕也是有困难的。
而不少作业我认为意义不大,也太难。比如说,有个作者写文章中提到,他的初中三年级的女儿的语文作业上,有这样一个题目,贾平凹有篇文章,是写给他妹妹的。文中说,"而今案桌上,几上,案上,床上,都是书籍,却常读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要求用一条俗语概括这段话,这条俗语有两个字,字型相同,而读音不同。这个题目我想了半天,至今还没有想出来。
另有一个题目是学习居里夫人科学献身精神的,文中写到,记者问她,世界上的镭有多少,居里夫人如诉家珍,某国多少,某实验室多少,一一作答。记者又问,法国有多少?居里夫人回答,她所在的实验室里有一克。记者又问,你只有一克吗?记者是把居里夫人与他的实验室同一起来了,把这一克镭的归属变成了居里夫人所有了。记者是无意,但居里夫人却很认真地回答,"我啊,一点也没有。"书上出的问题是,"这一克镭是属于谁的?回答是从4个答案中挑选一个。这4个答案是:1。属于人类的科学事业的。2。属于法兰西,3。属于她的实验室,4。属于皮埃尔。居里和居里夫人共有。这位认真的家长请教了5个文学硕士和博士,还请教了二个老报人,结果,初中学生的这两个问题难倒了5个硕士和博士,也难倒了两个写过许多文章的老记者。第一个问题全交了白卷,第二个问题,5人答1,2人答2。全部答错。看来,这些文学硕士博士和记者的语文都不及格,还不到初中文化水平。我的水平也不高。看到这两个问题,想超越一下,让自己高兴高兴。结果第一问题一寿莫展,第二个问题算是勉强答对了。因为我知道这1克镭是是美国人民捐给她的,但是,她到美国接受这1克镭时坚持要写个法律文本,不把自己作为接受者,而是把实验室作为接受者。就是说,她的女儿将来不可以继承这笔财产。也许是因为太难了,难怪文化部长兼作家协会主席的王蒙两次回答高考语文试卷,两次都是不及格。
压力过大,过难,对于学生的成长没有好处。爱因斯坦曾经有过类似的学习经历。他在德国的一个中学里读过书,那里实行兵营式的管理,而且把沉重的作业压在学生们的身上。原本对科学问题充满兴趣,经它这样一折腾,爱因斯坦变得毫无兴趣,竟有一年时间懒得思考科学问题。他长长地感叹道,那怕是一头饥饿的猛兽,你拿着鞭子不停地鞭策着它吃,也会损害它贪吃的天性的。他还说,人们落后的教育居然不将学生创造的天份全部扼杀掉,这简直是个奇迹。可以想象,用这种高密度、高压锅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考试的机器,只会产生对于知识的厌恶和恐惧,怎么可能指望他们能从思考和探索中得到乐趣呢?我们的孩子们现在一个个都成了臧克家诗中的"老马":"身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知识当然是重要的。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在今天,知识又是相对重要的。因为第一,人类的知识无限,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人生的使命不只是接受知识,而是创造新的知识,创造新的财富。求知是为了创造。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求知而影响创造,束缚创造。第二,现代社会中,求知是相对容易的。现在又有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是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作为未来求知的框架;学会学习的方法,作为未来自己探索未知的思维工具。第三,社会对人的要求是多元的,知识之外,它需要有良好道德、健康身体、人文素养、审美的情趣等多方面的要求,知识的要求只是其中之一。要使人的整体素质是优秀的,在知识和其他方面必须有一个较好的张力,有较好的平衡。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社会的惯性是如此强大,即使是对于中国教育有很清醒认识的人,也对它无可奈何。如果你认为素质重要,与这种落后的教育对着干,你的孩子有可能考不上好的中学,好的大学,甚至可能考不上大学。因此,中国许多人一面恨着这种落后的教育,一面又不得不适应着它、迎合着它。使它变得越来越强大。
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当然很多。我认为这主要是中国文化的落后性在起着作用。这种情况和有增无减,正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化意识的反映。也是中国国民重视功利的表现。教师观念的落后则加剧了这种压力。
这种教育的后果已经渐渐显现出来了。非常严重的近视率,缺乏人文精神,大学毕业后缺乏求知的欲望,创造力比较低下,等等,正是这种落后的教育的必然结果。还是皮亚杰说得好,宁要一个开阔的大脑,不要一个充塞的大脑。我们的教育是应该好好地反思了。不仅教育界领导需要反思,老师们需要反思,就是家长,也应该反思。如果通过教育的大反思,民族的多数人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转机,才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