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如何处罚打老师骂同学的孩子?(图)

发表:2008-11-25 22:5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网络图片)

我不知道天堂的准确定义,但我想天堂总应该是一个令孩子们无比热爱的地方,没有可为不可为的条条框框,没有家长老师的唠唠叨叨,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能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尽兴地说笑玩耍,而不必察颜观色,以防不测。不过就我所看到的,美国并不完全如此,所以我说美国是人间。既是人间,则家有家规校有校规,有时规矩也是十分严格的。

故事一:胆大不可妄为

三岁的珍妮是我朋友的女儿,爸爸是白人,妈妈是亚裔。和亚裔血统的孩子的个性不同,珍妮性格外向,是幼儿园她这个年龄段中,惟一敢对老师说"不"的孩子,对此老师还是持鼓励的态度,毕竟胆子大是健康的。

不过,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胆大也不例外。有一次,珍妮犯了错,挨了老师的批评,珍妮不服气,扬手给了蹲着和她讲话的老师一个嘴巴。这下闯祸了,老师及时报告了校长。放学时,由校长亲自出面,郑重其事地与珍妮的妈妈讨论这件事,并且通报了校方的处理意见:学校认为,三岁的孩子敢于出手攻击他人,就不是一个胆大胆小的问题了。而是因为心理不健康,或者是教育的方式有问题,因此要求家长尽快带珍妮去看心理医生,根据医生的诊断,有病治病,没病就需要检讨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在没有心理医生的诊断证明之前,珍妮只有留在家中,以防再次攻击他人。

这样的处理方式让珍妮的妈妈颇感意外,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似乎不够公平。好在珍妮的爸爸认同学校的做法,尽管相信珍妮可能是偶尔犯错,但是若不及早纠正,动手打人成了习惯,再想纠正已经晚了,如果不幸酿成大错, 后果不堪设想。防患于未然,停课看医生的处理方式,会让珍妮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从此记住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做,不仅对珍妮公平而且负责,家长为此花些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

勇敢是优良的品格, 而勇敢到为所欲为伤害他人, 就是恶劣的品行。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懂得, 胆大不可妄为,这不仅是校规,也是大多数人家的家规。

故事二:祸从口出

美国的法律保障言论自由, 因此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会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讲实话讲真话,无论是批评谴责的还是歌颂赞美的。但是,有些话却是不能随便讲的,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否则就会祸从口出,惹来麻烦,轻者赔礼道歉,重者法庭相见。这些话,就是因歧视偏见而伤害他人的话。

美国市面上有种葡萄酒,味道不错,名字叫"胖杂种",因为不是名牌,也就不知道名字背后的典故了。但是,因这个名字而发生的下面这个故事却是真实的。

皮特是一个九岁的亚裔男孩,五岁那年来到美国,内向老实,同班有名白人男孩常以黄皮儿白心儿的"香蕉"取笑他。为此他很气愤,但是又没有把这个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有一次,在家长们关于葡萄酒的闲聊中,皮特听到了"胖杂种"这个名儿,并且体会到些许讥讽嘲笑的意味。后来,在白男孩又用"香蕉"称呼皮特时,皮特立刻用"胖杂种"回敬了那个体态肥胖的男孩。于是彼此不怀好意的称呼,演变成了一起歧视伤害的事件。两个孩子的家长被请到学校,双方互相道歉之后,白男孩因多次使用"种族歧视"的言论侮辱皮特,受到停课三天的处罚,皮特虽受伤害在先,但所采取的报复方式是错误的,使用了"身体歧视"的语言,同样侮辱了胖男孩,受到停课一天的处罚。

这件事情给家长孩子们都上了生动的一课:人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无论一个人的种族、信仰、性别、能力、成绩、贫富,甚至身体的高矮胖瘦,都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而因此所产生的攻击诋毁,均属于歧视偏见。任何人被带有歧视性质的言论所伤害时,都有权利付诸法律,讨回公道。

祸从口出,祸根在心不在口,如果内心有公正平等尊重他人的正确态度,口里就不会发出歧视偏见的言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这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

畅所欲言,把心中的美善化作语言释放出来,人间因此而温暖,人心因此而光明。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祸"无出口。



来源:搜狐社区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