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这位前第一把手喜欢高谈"与时俱进",但为什么对"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的《炎黄春秋》不满意呢?为什么对孙振的那篇文章不高兴呢?这要从孙振的文章说起。
孙文描述了赵紫阳1976年在四川农村搞调查的几个小故事。当时的中国正在轰轰烈烈地学大寨,种了几辈子土地的四川农民,在学大寨的指令下,不知该如何种地:本来只适合种两季粮食的地方,上级命令种三季;只能浅翻的土地,上级要求深翻。而赵紫阳调查后告诉农民,怎样种地怎样翻地,由你们自己决定。
孙振的故事点出了在那个政治帽子漫天飞的时代,赵紫阳"乱时谋改革"的艰难与风险。胡锦涛最近视察的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经验,实际上早在四川先行了一步,那就是因为赵紫阳为那里的农民先松了绑。文章并没有说赵紫阳是中国改革的先驱,但哪一个读者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在改革三十周年之际,肯定这样一个历史事实,竟然会让那位前第一把手不爽!这位因赵紫阳下台而上台的前第一把手,对赵紫阳的功绩和影响,非常不以为然。他和后来的继任人,在过去的19年中,非常成功的把赵紫阳从国人的记忆中抹去。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按照他们的愿望任意撰写历史了。可是在中国几千家媒体,几万种书报杂志都哑口无言的时候,还有一个《炎黄春秋》要为赵紫阳正名!
当然《炎黄春秋》敢于报道,是因为它有其它媒介所没有的特殊优势。首先,该杂志是由一批中共体制内的开明派老人创办的,它的百余名核心作者中,都是前中共高官、理论界、文化界、新闻界的"大腕"。其次,这个杂志在人事上和财务上完全自立,中共宣传部门即不能在资金上卡它,也不能在人事上管它。再者,杜导正主张的政治改革"碎步前进",胡温当局没有理由拒绝。以他们的算计,《炎黄春秋》的存在,可以作为中国言论开放的样板,来搪塞海外的批评。
《炎黄春秋》尽管这样得天独厚,在最敏感的领域,它和其它杂志并没有什么两样。譬如,多党制不能碰,军队国家化不能碰,六四事件今年不能碰,法轮功不能碰,现任中央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问题,包括他们的家庭和案件都不能碰。用杨继绳的话,他们通常非常小心,避免犯碰触这些现实问题的"低级错误"。但是问题是,上边一心要掩盖历史事实,而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炎黄春秋》,躲得了初一能躲得了十五吗?
杜导正和杨继绳都是乐观派,他们相信如有人要改变杂志编辑方向,共产党里面的健康力量会坚持原则,也相信胡锦涛的要广开言路的承诺,更相信中国民主能够碎步前进,可是中共党内开明派,自从"六四"以后,差不多就成了党内的弱势团体,没有实权,没有资源。这次与宣传部门的博弈,到底能不能继续在当局容忍的边缘保持平衡,恐怕难以让人乐观。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RFA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