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走在街头,各种遮阳的帽子五花八门,把戴帽子的人妆点出各种不同的风姿。
现代人讲究帽子的式样和颜色,因为帽子已经不只是帽子,早已成为搭配现代服装的一种饰物。
在满街各种美丽又精心设计的帽子间,偶而看到一顶斗笠,真是令人惊喜,戴斗笠的人,大都是卖菜的阿伯或赶着下田的农夫。
斗笠真是令人怀念的帽子啊!早年台湾人都戴斗笠,才几十年时间,斗笠已经失宠。斗笠的好,是它既能遮阳,又能遮雨,式样简单、轻便,价钱也便宜。
斗笠是用笋壳做的,做斗笠需要一点技巧,所以一般农民并不自己制造,也不是农家的副业,而是由专业的工厂在制造。做斗笠要先将整支竹子横切,切下的竹子,看去一层一层的,有绿色的皮和白色的肉,然后将绿色的篾青和白色的篾黄分开,再将篾青剖成细条,然后以一个木雕的模型为底,依模型的样子编织出斗笠的外型,接着将笋壳覆盖在编好的斗笠上,用针线加以固定即可。
古人发明用笋壳来制造斗笠,古时候称这种帽子为笠帽,台湾人则通称为斗笠,闽南语有叫瓜笠、笠仔、竹笠。
斗笠在尧舜时代就有了,相传舜的父亲曾经想放火将他烧死,幸好他随身带着斗笠,于是搧动斗笠当作翅膀逃离现场。如果传说属实,斗笠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台湾至今仍然有许多农民和渔民在使用。
斗笠戴在头上,晴雨两用,而且斗笠有尖顶,又是竹编的,戴起来不会紧包头部,因此通风良好,而且又卫生,是它受欢迎的原因。
做斗笠的笋壳,要经过挑选,因为斗笠是戴在头上的,当然要讲究美观,尤其女生爱漂亮,觉得门面很重要,所以要做高级的斗笠,必须选用生长在竹子尾端的笋壳。竹尾的笋壳较为小片,颜色白,做成的斗笠秀气又美观。竹子越往下,茎越粗壮,笋壳也越大,大笋壳是用来包粽子的,也拿来做大斗笠,这种大斗笠叶片大,颜色深,不精致,不讨女人的欢心,但是下大雨时,比伞还好用喔!
可惜的是,才短短几十年,时代变迁,人口减少,除了农渔民还戴斗笠,一般人头上戴的已经由时尚的各式帽子所取代,斗笠业在八十年代全数消失,现在台湾人戴的斗笠,都是由中国大陆进口的。
处处可见到人们戴斗笠的年代,斗笠,乍看似乎都一样,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形状上有些变化。客家人戴的斗笠,笠顶较尖长,笠缘较窄;闽南人戴的斗笠,笠顶较圆,笠缘较宽。细心的人,只要观察斗笠的形状,就可以知道戴斗笠的人是客家人或闽南人了。还有一种笠顶比较尖,笠缘较宽的斗笠,可以代替雨伞,而且比雨伞更好用。
刘兴钦小时候出门,若遇到下雨时都会戴着超大斗笠,雨停了就将斗笠挂在背后,那样子很像一只乌龟,经常被同学笑,所以他最讨厌戴大斗笠,但是那个人人都戴斗笠的年代,正是他快乐的童年时代,所以他还是非常怀念戴斗笠的日子,特别为斗笠写了一首打油诗:
轻便实用小斗笠,
台湾人的大福气。
遮雨防晒兼环保,
后代子孙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