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明星们读大学、读硕士、读博士的不是个别的。那位跳水明星伏明霞就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她为清华增添了光彩,清华为她增添了荣光。名校和明星,相得益彰,共同创造了一个双赢、和谐的大好局面。自从美国人退回庚子赔款而办起清华大学以来,校长换了一轮又一轮,还不曾培养过这样的学生。
新星们不仅纷纷读起了名牌大学,有的还成了大学的教授副教授。一位模特儿虽然没有好好读过小学,却受聘成了某大学的副教授。
其实,到这些名校镀金的,不仅有体育明星,还有歌星、影星、政治新星。现在的名牌大学中,真是群星闪耀,分外耀眼。怪不得连杨政宁这样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也会连连夸奖我们的教育办得好。
不过,这些新星的学籍是怎么来的,我的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前些年,上海交大不小心暴露出一张名单,是一些有钱有权有势有关系的人们通过种种渠道将自己成绩不太合格的孩子通过后门送进了交大。这些子弟毕竟是经过考试的,只是成绩没有达到分数线。而现在,这些新星们进入大学,是连考试这样的表面文章也不做的。这些明星学生都是大忙人,我猜想他们都不是考进来的,如果通过正规的途径考试,他们是考不取的。就是进了学校,他们也是不上课,不做作业,不做论文的。或者是很少上课的。学校只管给他们发文凭,发学位证书。他们是保证能拿到毕业文凭、学位证书的特殊的学生。
可惜,知识这东西,不是在某个名校登记个学籍就能获得的东西,学校可以送给你学籍,送给你毕业证书,送给你学位。但是,却无法送给你知识。有一次,一位当过世界冠军的清华大学的大学生穿着印满了英语的裤子在大街上招摇而过。这些英文写的全是脏话、粗话,令人不堪入目,人们看了直发笑,而这位清华大学生却浑然不觉。又有一次,这位清华大学生在电视上亮相,主持人问起芦沟桥,她不知道这是什么。小小的芦沟桥难倒了这位清华大学的大学生。有个教育家曾经说过,"大学,不是大楼之谓也,而是大师之谓也。"现在,有些人的眼中,大学,既是大楼之谓也,又是明星之谓也。大学产业化后,钱也多了,也阔了,高楼林立,气派非凡。现在,又有众多新星入学,名校名花,相得益彰。似乎一个大学有了几个政治新星,体育新星,影视新星什么的,学校的身价就上了一个档次。
明星入大学、明星读博士,这也许也能算是一种创造,是前所未有的创造。解放前的北大、清华、华师大从没有招几个明星当大学生博士生的历史传统,为中国近代教育作出巨大贡献的蔡元培,胡适之,蒋梦麟,虽然办学多年,都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妙招。抗日战争时期的名校西南联大,它人才荟萃,星光灿烂,却也没有想到招几个歌星体星来壮大自己。这些个教育学家实在是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步子不够宽大。
外国的大学似乎也没有我们的大学思想解放。八十年代的时候,哈佛大学建校几百年大庆,想邀请里根总统光临数百年校庆。里根手下的人转弯抹角地暗示,总统希望哈佛能给他一个博士或荣誉博士学位的称号。这类请求,如果让我们今天的清华大学校长和华东师大校长来决定,这正是为自己学校立身扬名的大好机会。这还要让你里根总统说吗?但是,哈佛大学学术委员会研究后认为,哈佛的博士是一种学术称号,不是一种荣誉称号,它不是礼品,是不能相送的。为了维护学术的崇高和纯洁,拒绝了里根总统的请求。结果,里根没有成为哈佛的博士。英国首相梅杰的儿子没有考取牛津大学,牛津大学也不因为你是首相的孩子而破格录取。
中国社会是个等级社会,特殊人物常常可以享受到种种特权。你唱了一支歌,演了一个戏,拍了一个电影,拿了一个冠军,就可以成为人大代表,成为政协委员,成为名校的学生,成为免试的博士。
我倒有个好的建议。既然中国有那么多有名的、有钱的、有权的歌星、体星、球星、影星、政治新星,他们都想有个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这也是一种需要,需要就是市场。我们可以专门办一个新星学校,只要是星,都可以在这里读到博士,拿到学位,获得证书。清华大学和华东师大学校的领导已经积累了培育新星的经验,可以到这个新星大学的研究生院里领导工作,培养更多的新星大学生和新星研究生。这样做的好处真是多多。一是提高了星星们的整体素养;二来也是教育改革的一种尝试,说不定为朱容基所倡导的教育产业化闯出一条新的更加开阔的道路来;三是可以为各级工作忙碌的领导干部以后的迁升创造条件。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工作。许多身负重任的领导干部已经读完了博士,完成了论文,拿到了学位,也登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这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培养领导人才的丰富的经验,完全可以像现代工业大生产一样,成群结队地培养成批成成批的硕士和博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