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山东省昌乐县民间收藏爱好者萧广德在龙山文化遗址上搜集文物时,偶然从当地农民翻过的土地里找到一块牛肩胛骨,回家清洗后发现骨上刻有图案,萧广德没有想到,这次偶然的发现竟然会引起考古界的广泛争议。
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分析指出,这批"字"的造型特点,介于大汶口文化刻画符号与商代安阳甲骨文之间,尤其它有一些近似微刻,类似同时期的良渚文化玉器微线雕,同时,这些兽骨上面刻画的图案很多,有的上百个,有的只有一两个,而且多为竖排。刘凤君表示,这应该是一种记事文字,只有文字才有可能这么集中大量出现,由于当时山东地区正处于东夷人居住时期,因此这些文字很有可能就是东夷文字。
2008年7月30日,刘凤君教授邀请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教授、山东省甲骨文国际交流中心理事长李来付教授、淄博文物局副局长张光明教授等5位专家聚集昌乐。观看了大量的骨刻文字照片和实物后,再进行较深入的座谈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同刘凤君教授的鉴定意见,并认为这批文字是比安阳甲骨文更早的一种原始文字,并强调了这批文字的重要性。
刘凤君表示,"昌乐骨刻文字"的发现,证明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作为文明标志的文字,把现有认知的中华民族文字史提早了1000年左右,对于中国文明史有重大意义。他也认为,这是继安阳甲骨文后又一次考古盛事,并正式命名山东昌乐的骨刻文字为"昌乐骨刻文"。
来源:东森新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