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已在多项赛事中获得了金牌。中国海尔集团宣布,启动"一块金牌,一所希望小学"的项目,中国运动员每获得一块奥运金牌,海尔就会为中国贫困地区捐建一所希望小学。有中国媒体表示,中国需要奥运金牌,更需要海尔这种社会责任金牌。
中国的"新浪网"星期一报道说,根据海尔集团的这项慈善计划,中国运动员每获得一枚奥运金牌,就会有一所新的希望小学出现。海尔集团将它对中国奥运健儿的敬意转化为实际行动,用诚心回报社会,让更多的贫困孩子感受到奥运精神的内涵,使奥运会的社会价值得到更具体的、触手可及的拓展。
报道说,作为企业公民,海尔集团始终良好地扮演着自己的慈善角色,延续着自己的慈善爱心,得到了社会的赞誉。而这次海尔对社会所作的公开承诺,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正是中国社会所需要的。旅美中国学者方觉就中国的慈善事业的现状说:
"中国企业捐款,从中国企业财富比例上讲,从他们所获得的利润比例上讲,是很小很小的。这不但不能同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比例的企业捐款相比,甚至不如象印度、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的私人企业的捐款。所以说中国私人企业是极度自私的,保留了中国土财主的习惯。土财主就是有了钱埋在地下,而不是把钱用于赈济穷人。中国企业对于捐款还停留在60年前的土财主时期。"
新浪网的报道表示,提升中国国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是这次北京奥运的一个主要目的。海尔集团"一枚金牌一所希望小学"的计划,不但用高度的企业责任感为国内企业做出了表率,更重要的是会让更多的贫困孩子感受奥运的喜悦,感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社会责任的"种子"。作者表示,中国需要奥运赛场上的金牌,同样也需要海尔这种展现社会责任的"金牌"。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责任"金牌"的含金量更高。
中国企业在慈善事业方面做的究竟如何呢?《青年周末》7月初发表一篇文章说,中国许多慈善机构在接收捐款时发现,实际捐款的数额一般都远远低于承诺捐款的数额。这这种现象在中国国内的慈善环境中,是政府、慈善机构和企业三方"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文章援引《慈善家》杂志社社长王立伟的话说,"诺而不捐"是中国慈善界的潜规则,平常年份捐款的到账率一般仅为7%。旅美中国学者方觉先生认为,中国企业目前对慈善事业的贡献还不大:
"中国企业的捐款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着骗局的,这种承诺了不兑现或不充分捐款的现象是中国企业的普遍状况。这反映了中国企业是相当缺乏信用的。企业间的关系常常是不履行合同,常常是互相欺诈,这已经成为中国的商业道德。所以,在企业的认捐上也广泛地存在着不履行承诺和欺骗性的行为。中国企业捐款在很多情况下是和权钱交易联系在一起的,不纯粹是慈善性的捐款。"
文章指出,在平时的慈善捐款中,中国企业"诺而不捐"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2000年,北京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诺要为"朝霞工程"的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捐款60万元,但两年过去了,这笔捐款迄今仍未到账。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截至到5月中旬,台湾各界为灾区的捐款金额超过人民币5亿元;而总资产超过5千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大陆富豪们截至当时的总共捐款额不到4500万元,被台湾媒体和中国大陆网民称为"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