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奥开幕式在8月9日零点十分结束后,以央视为代表的大陆主流媒体开始了对京奥开幕式的舆论一律狂颂。但其实,民间和文化学者们有许多批评,然而都被无情地消灭了。
据广东奥一网报料:广东省许多企业对有政府暗示企业放假看京奥开幕式有意见。许多民营企业家认为,京奥开幕式让北京等周边地区有企业停工停产,已是违背市场经济原则,而再借京奥开幕来压制全国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就更是错上加错。于是,除中建三局广州、深圳分公司决定8月8日放假一天,更多的企业则以提前1-2小时下班,来抵制全天放假看奥运。
文化学者章立凡在京奥开幕式一结束,就在博客上批评张艺谋"缶阵硬伤-- 错把酒器当乐器",虽然战国时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有过著名的"击缶"故事,但其中的"缶"是装酒的酒器,而非乐器。张艺谋混淆这一重要背景,虽然有歌颂当今皇上的美意,但也不免引喻失义。
上海文化批评家王晓渔写下的批评是:"人民艺术家"张艺谋同志废寝忘食地准备了1300多个日日夜夜的京奥开幕式,指导思想就是十六字方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可谓"春晚美学"和"阿里郎美学"的完美结合。小朋友歌唱《歌唱祖国》、56个民族的代表济济一堂,这是春晚的美学程序;成千上万人的集体表演,这是阿里郎的美学程序。春晚是社会主义美学,阿里郎是共产主义美学。除了开幕式,最雷的是中央电视台的解说词,字正腔圆,每一个词语都无可挑剔,但每句话都不知所云,这才是高考满分作文的样板。
北京艺术研究人士摩罗在博客中说:我从头到尾看完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我不得不说,我的期待落空了。这是一场基本上没有娱乐性和观赏性的"非文艺"表演。可是,张艺谋总导演完全没有顾及奥运会和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这种特征。他从中国画说到中国文字,从中国四大发明说到中国戏曲,从陆上丝绸之路说到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茶叶说到中国瓷器,从中国太极拳说到中国礼乐。这些都是历史主题,都是文化主题。张艺谋把自己当作什么人了?当作文化部长了,当作历史学家了,当作文化巨人了。唯独没有把自己当作娱乐界人士,没有把自己当作艺术家。这是一种严重的身份错位,是张艺谋从艺以来最严重的走火入魔。
博客程江河说:刘欢唱歌的风格,铿锵有力,豪放舒畅,然而,奥运主题歌却有点缠缠绵绵,加上并不悠美的曲音,让本来很有魅力的刘欢显得有点黯然失色,显得有点拘泥和放不开。原以为奥运主题歌会唱响鸟巢,现在看来,并没有起到把表演推向高潮的作用,与《亚洲雄风》相比,逊色不少,流传也不会广和久。
这样一来,奥运开幕式表演就有了点电影《无极》的味道,耗资惊人无比,场景波澜壮阔,给观众的视觉感受前所未有,给观众的心灵感悟却寥寥无几,电影结束,大家才发觉并不知道演了些什么。
奥运开幕式表演比《无极》更有点无极的味道!没有实质的内容,没有应有的激情与节奏!
不少跟贴赞同:京奥开幕式就一个表面文章,华而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