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国家处在转型期,资本市场规模非常大 ,这时要考虑资产在下跌同时又出现通货膨胀,如果用 非常严厉的货币政策就影响了资产的增长。"他说,中 国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战略任务是从经济大国变成经济 强国,这就要大力推进包括金融改革在内的制度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推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把存量资源变 成财富,把财富变成一种可流动的金融资产。另外,他 认为,要善于利用财政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现在要 素价格体系非常混乱,严重地影响资源配置,通过财政 政策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天相投顾董事长林义相也认为,目前的通货膨胀是 世界性的货币现象,不是中国仅有的,而且是长期的, 带有国际政治因素而不只是经济因素,主要的问题出在 美元上。因此,通过紧缩人民币来反通胀的政策效果是 有限的。
他认为,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 常不利,很多人认为采取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能解决中 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流动性要 区分来看,一类是财务类的、投机性的,一类是工商企 业需要的生产资本。而现在的流动性过剩主要是财务性 的、投机性的,而从紧的货币政策收紧的是工商企业的 贷款。
"由于中小企业非常重要,中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 中国经济政策应该是带有扩张性的政策。如果是中性的 政策,资源分配是分配不到中小企业的,只有偏向于扩 张的经济政策,才能够惠及到中小企业这些边缘企业。 "他说,这一轮通货膨胀,中小企业受害很大,上游原 材料上涨,下游出售的价格上不去,应该采取措施帮助 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很多民营企业倒 闭,很多人失业,如果继续下去,失业会变成重大的问 题。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们总是习惯于在总需求上做 文章,管住土地,管住信贷,抑制通货膨胀,抑制高投 资,通过货币政策来对冲过剩的流动性。" 清华大学中 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说,现在总供给也出 现了问题,成本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劳动用工成本上 升、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节能减排和环保成本上升、 纳税成本上升。如果总供给问题解决得比较好,把成本 降低,就能够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产量也不会 跌,失业率也上不去,达到双赢。如果传统逻辑通过总 需求管理,不是把价格降下来同时产量也下来了,就是 价格上不去同时产量也比较高。
李稻葵认为,宏观调控政策要考虑攻守兼备,货币 政策、总需求管理是一个防守策略,是控制总需求,防 止通货膨胀从目前的水准演变成高度通货膨胀。但是光 靠防守不行,还得进攻,进攻就是在总供给方面下工夫 ,要实行以改革为核心的供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