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照
陕西省警方展示周正龙拍假照用的老虎年画图,把老虎画的其他部分摺起黏在背后,再放在草丛中拍摄。新华社
鉴于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我认为比欢呼更重要的,是总结一下民意到底是怎样获胜的。也就是说,民间舆论是怎样推动事态的良性发展,怎样有效地影响政府决策的?
这个总结的必要性在于,民意既不必然代表正义,也不必然指向胜利。尤其是有了网络舆论空间以来,民意更多显现,也更多困扰。前者如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暴民",後者如民间对一些官僚机构或垄断行业的怨声载道。
就"周老虎"事件来说,在具体情节上,至今还是有很多迷局待解。正如有评论者指出,周正龙的造假技术并不高明,对于官方来说,鉴定其照片真伪要比设立"特别保护地检查站",派遣一支又一支考察队,并千方百计敷衍搪塞要容易得多。之所以"迎着困难上",背後显然有一个官僚利益网络,有人刻意阻挠真相调查。那麽,这些人的活动是怎样进行的,正义的力量又是如何斗争的?这麽长时间,是正常程序所必需的,还是非正常人事的耽误?这样的结果,是体制运作的必然结果,还是某些领导偶然的"高度重视"?
尽管如此,在宏观的层面,我们还是可以进行一些总结。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第一,事情发生之後,民间舆论很快就超越了对于周正龙个人的追究,而指向对他背後乍隐乍现的公权力操纵的质疑。对于个人的监督和谴责当然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能逾越边界,没有约束地侵犯隐私,成为"多数人的暴力"。从"铜须门事件"、"姜岩事件"等网络事件来看,针对个人的"人肉搜索"和愤怒声讨中,这个边界是很容易被跨越的。对于公权力的质疑更有价值,而且越是深入价值越大,因为它是对一个系统的解剖。假如周正龙只是拍了一些假照片自娱自乐,或者拿去欺骗官府,但官府本身清正廉洁,明察秋毫,那麽民意就没有必要如此汹汹。尤其可贵的是,主流民意一边不依不饶地追查真相,一边也对周正龙抱有适当的同情,认为他成了官僚利益的替罪羊。
第二,民间舆论并没有被一些抽象的概念绑架,在空洞教化的泥沼里打滚,而是实实在在地研究问题,摆事实讲道理。主流民意并不是挥舞着道德的大棒乱打一气,也不是给周正龙戴上"陜西败类"、"农民叛徒"等帽子高喊口号,无论是网民还是专家学者,一开始就本着实证精神,进行非常细致的图像分析,证据查寻,情景模拟,等等。事实胜于雄辩这个常识,在这次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第三,最重要的是,民间舆论没有被权力操控。以上两点并不是说,在这次事件中,所有的民间舆论都理性澄明。跟任何事件一样,民间舆论总是泥沙俱下,很多人撇开事实一味地羞辱谩骂,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权力利用舆论,操控舆论,限制舆论的充分讨论。此一事件中,地方官僚也试图干预舆论,比如本地媒体上就没有充分的报导和讨论,"两会"上也没有委员和代表吭一声,都隐约可见权力之手的压制。但是整个舆论空间基本健康,并没有受到较大的限制。我相信,在没有权力幽灵的开放舆论空间中,理性的声音必然被人听见而且最终引导方向。(完)
作者长平,资深媒体工作者、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