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清代帝、后的饮食可称得上"中国宫廷之最"。清代宫廷的膳食在食物的色、香、味及数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清代内务府的档案里,保存了很多皇帝的膳食清单,这些清单的内容非常详细,皇帝今天在哪里用膳,吃了哪些菜品,每道菜品用什么器皿盛放,做了多少量,都记载得非常清楚。
通常,皇帝每餐要有20多道菜肴,4种主食,两种粥(或汤)。菜肴以鸡、鸭、鱼、鹅、猪肉和时令蔬菜为主,以山珍海鲜、奇瓜异果等为辅。皇帝吃的米是专门培育的黄、白、紫三色米,以及各地进贡的上等"贡米"。同时,各地方的行政首脑每年还要按规定的数量上交鹿、狍、鹿尾、鹿舌、鹿筋、熊、野猪、野鸭、虎骨、鹅、腊猪、咸鱼、鲟鳇鱼、鲈鱼、栾色鱼、乳酒、乳油、燕窝、鱼翅、海参等,蒙古王公还要进献黄羊。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在清代宫廷饮食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慈禧太后的饮食。根据记载,慈禧太后的一餐通常有一百多道菜品,用来盛放食物的食器和餐具也非常考究。饭前,先进食瓜果、茶。在菜品中,猪肉类约有10种,鸡肉、鸭肉、羊肉各有数种,烤、蒸、炒等烹调方法俱全,御厨们还要绞尽脑汁,将菜品摆放成龙、凤、蝴蝶、花卉等各种吉祥的图案,或拼成"福"、"寿"、"万年"、"如意"等字样。慈禧的御厨中不乏"名厨、大腕",比如王玉山,擅长"抓炒",被称为"四大抓"--抓炒里脊、抓炒鱼片、抓炒腰花、抓炒虾。
中国皇帝"吃不饱"
从北齐开始,光禄寺成为专门负责宫廷饮食的机构,这种设置延至清代。隋唐还开辟了第二个御膳机构--殿中省尚食局。光禄寺主要负责祭祀用的食品、宫廷宴会的食品和在京官员的膳食,拥有职员数千人。殿中省尚食局则负责皇帝的日常膳食,其首脑为奉御,确保供应的食物符合皇帝的饮食禁忌。
皇帝用餐有一整套必须遵循的程序。以南宋为例。在皇帝将要进膳的时辰,在殿中省和皇帝用餐的嘉明殿之间,禁卫森严,不许闲人过往。殿中省有一人先高喊:"拨食!"随即出现10余位身穿紫衣的"院子家",右手托着用黄色的绣龙布罩着的食盒,左手拿一条红罗绣的手巾,将食盒摆放在嘉明殿的膳桌上。皇帝的菜品端上来后,先要用银制品测试饭菜是否有毒,然后还要由专人"尝膳",确定没有问题后,皇帝才能吃。
清代的皇帝是一日两餐,早餐约在现在的6至8时,晚餐在下午的2至4时。每日,皇帝在用餐前,先要查阅膳食清单,上面写明哪样菜是谁做的,以备皇帝核查和点菜。皇帝所点的菜品,如果没有特殊说明要撤换,御膳厨房每次都要预备。在皇帝的膳桌旁还要另设一个几案,以备赏赐。皇帝用膳后,剩下的食品可以分赐给他人。
按理说,享用这么丰盛的膳食是种享受,可皇帝吃得并不尽兴。比如,清代的宫廷里有这样一条规矩,用餐的人不能表现出自己"喜欢吃什么";即使对于非常喜欢的菜,也要严格遵守"吃菜不过三匙"的家法。
根据《周礼》的规定,帝王在进膳时要有音乐陪伴。后世虽然没有把音乐与皇帝的日常进食密切联系,却增添了显示皇帝尊贵的各种规矩。比如,皇帝要单独进食,如果他高兴,可以恩赐别人(比如:皇后、妃嫔、皇子女或宠臣)和他一同进餐。
朝鲜皇帝:饭与药一起吃
朝鲜皇帝用餐也有颇多讲究。
根据规定,只有君主的御膳每餐可以达到或超过12道菜品,贵族每餐只能享用7至9道菜品,而老百姓的餐桌上只能有3至5道菜。
朝鲜王朝的宫廷料理是韩国传统饮食的精华,代表了传统饮食的最高水平,因为各地都把最优质的食材献给君主,再由最优秀的厨师将这些食材精制成菜品。
朝鲜的宫廷料理首先体现了"诚意"。厨师们会把食品的原材料切成细丝,粗细长宽一致,整齐地摆放,可见其用心。
如果说,中国皇帝的膳食讲究的是山珍海味、色香味俱全、奢华气派,朝鲜的宫廷料理追求的则是食品原料本身的滋味,注重保健、营养均衡。宫廷料理中有一道菜叫五色炙肉串,食料有牛肉、干香菇、桔梗等,饭与药一起吃,也是朝鲜宫廷料理的一大特色。
朝鲜皇帝用餐前也有专人"尝膳"。皇帝吃饭前,有个"气味尚宫"用银筷子把每道菜都尝一下。这个"气味尚宫"便是负责检验食物是否有毒的官职。
在战乱的年代,朝鲜宫廷饮食的精华逐渐流失,幸好有一个名叫黄慧性的女性,努力寻找当年的宫廷厨师,并写出《朝鲜王朝宫中饮食》一书,才为现代人保留下朝鲜宫廷料理的精彩。
来源:新闻大杂烩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