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离短信呼吁的日期还有一段时间,还不知道最终这样的抵制是否会成为现实。不过,走进家乐福的时候,人们很可能会发现,如果这样的抵制是真的,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抵制伤害最大的很可能还不是家乐福,而是向家乐福供货的中国供应商。也许,我们不过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来更加错误地惩罚自己。
作为全球第二大连锁超市,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采购共590亿元人民币,从中国采购出口量达52.1亿美元。2007年达到63亿美元。经常去家乐福的人都会清楚,在家乐福,绝大部分商品来自中国。家乐福自己的统计说,在中国的店铺,在中国采购比例超过95%。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保证家乐福超市货架上始终有充足的物美价廉商品的基础。
不过,如果抵制开始了,家乐福会怎样,或许还难以预计,但是首先受到伤害的是中国制造商。尽管这些供应商不会将家乐福作为唯一的销售渠道,但是家乐福仍然是其重要的销售渠道。据报道,家乐福在北京有4家店,而在中国有112家店铺。
而在物价上涨迅速的今天,中国的制造商正面临很大的压力。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用工成本受制于新的《劳动合同法》也在不断提升,而且供应商对于价格的强势谈判能力也在挤压他们的利润空间,对于一些实力比较弱的供应商来说,他们已经无力承担更多的压力,很小的市场风雨也可能让他们已经脆弱的身躯无力支撑。
如果大规模的抵制真的出现,如短信所呼吁的那样:17天,在极端情况下,这些企业马上就会遇到产品积压,现金流急剧下降的局面。加之大型超市与供应商签约时的付款条件往往是滞后数月的。原本供应商就承担了更多的资金压力。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形,抵制家乐福是否会成为压垮一些小型供应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种朴素的民族情感和义愤是值得尊重的,没错,中国人有权利愤怒。不过,在北京,当这个城市的人群通过短信的方式,希望将自己的意愿诉诸一场抵制行动的时候,却可能发现,你很难简单地给任何一家公司贴上一个纯粹的标签。就好像我们在说振兴民族汽车业的时候,却很难将任何一款汽车定义为血统纯正的中国制造。
这恐怕不是短信呼吁者,还有那些带有单纯的民族主义情感的中国人希望看到的情形。今后中国人会更多的面对这样的困惑。这是一件好事。也许我们会有好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愤怒和喜悦,我们开始将自己真正纳入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并且因此而面对不同以往的思维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