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于今年正月初回到多年未归的家乡四川省蓬安县,见到了一些现状引起了笔者的忧虑不安。因此,笔者拖着回乡时被狗咬伤了的双腿,艰难地从蓬安的河舒到碧溪、相如(含其白玉片区)等乡、镇的部分村社,走访调查了在家的大量留守老人和如今已经离职及在职的部分新旧村、社干部,现将主要现状简要介绍如下:
一、如今农村六十岁左右的正常劳动力不但基本全部外出了,而且就连在家的老、弱、病、残、幼的人口总数还在逐年减少。例如:河舒镇尖峰村实有户数263户,人口1177人,据说去年在家人口还有350余人,但据笔者实地逐户逐一核实统计,今年在家人口就只有295人了,其中全家三代全部外出的就有70户,人口共计220人。
二、农村如今到处都有像图片这样由于长期无人居住,而已成倒塌、垮塌和破烂不堪的危房可见,当然与此同时也有在外务工、经商挣到钱,回家建有新瓦房、平房和楼房的少数人,但是这些少数人在将新房建好后,由于又到外面务工、经商去了,还是长期无人居住,所以有的又成了破烂不堪的危房了。
三、县城和乡镇公路沿河流两边,一因久征未建未用,二因招商引资的老板亏本而走,和县乡镇过去急功近利的瞎指挥,大栽在当地难能卖钱的各种果树,而所形成大片良田耕地变荒地的问题特别严重。
四、除了公路、铁路沿线两边看得见的庄稼种得较好之外,其余凡是交通不便特别是无桥无路的地方,山上山下的大遍良田耕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成了荒草地,无人耕种,面积最多的估计达到了80%以上,最少的估计也达到了20%左右。据说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体力劳动强度等种种原因外,另外还有国家扶持三农款物全部落实给了公路、铁路沿线两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五、农户家里几乎普遍没有养猪。据笔者对有留守老、弱、病、残、幼的家庭进行逐一或部分查看后,结果是十圈九空甚至十圈十空,如今农村养猪的总量估计只有过去的8%左右。
农村留不住人的主要原因
1、交通不便。主要农产品运不出去,例如:河舒镇尖峰村,实有人口1177人,耕地面积1067亩,其中有部分河水上下跨度近半公里,山上与山下隔河、人行山路跨度四公里,都是跨河耕种。每逢暴雨涨水不但根本无法收种,而且还常有村民在隔河地里干活时,一遇暴雨山洪连家都回不去,并有学生和行人过河时不幸溺水而亡,也有病人因无乡村路桥,救护车到不了,特别是因受洪水阻隔延误了求医救治的最佳时机而亡,更是无法将大量的农产品运出去卖钱。由于无桥无路苦难不堪,病人无法及时得到救治,学生必须要家长来回接送过河,以至现有大量大龄青年难能婚配,有的被迫只能到异地去安家。
同时该村地处四乡镇交界,还有相邻各村必经此处过河的人口在两千人左右,与该村人口相加共计三千人左右。
2、没有村级文教卫生。所到之处,笔者见到原有的村级药房全部早已不复存在了,原有的村级小学校舍,有的也是不复存在了,有的已改为它用了,有的已成破烂不堪的危房了。例如:河舒镇尖峰村的原有小学校舍,现在就是破烂不堪的危房一座(详见图片说明);又如:碧溪五村的一大座原有的小学校舍,如今成了只有四位老人的敬老院了(详见图片说明)。其余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这两问题据说一是农村养不起专职或兼职医生所致,二是没有老师愿意下乡任教所致。
3、生产成本高、收效低。例如:现在农民每买一头20-30斤的小猪,每斤按20-25元,需要买猪成本500-600元,如果是买一头 60-90斤的小猪,每斤按14-15元,需要买猪成本900-1300元左右,而每卖一头200斤重的肥猪,每斤按7元,只能卖到1400元,如果是卖一头300斤重的肥猪,每斤按8元,也只卖能到2400元,再除去养猪成本,所以,所剩无几,但更重要的还有:一是留守在家的老、弱、病、残、幼,根本就没有养猪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有很多家庭一次性也拿不出买头小猪所需的500-600至1300元左右的本钱。又例如:水稻每亩谷种2斤26元,农膜3斤 21元,合计47元,育秧复合肥20斤13.2元,碳氨20斤8.6元,农药4元,合计25.8元;栽秧肥、碳氨100斤43元,磷肥100斤36元,尿素6斤6.36元,农药5元,合计90.36元,催秧肥尿素12斤12.76元,加农药24元,合计36.76元,即每亩需要农用成本199.92元;加上请劳力做秧田的工资40元、犁田100元、栽秧100元、打谷子240元,另加生活招待费120元,合计600元,总合计799.92元。而亩产按 700-1100斤、单价每斤按1元,700-1100元每亩除去成本799.92元,有的又是所剩无几了,有的还要亏本。如遇天旱抽水、每亩需要12小时,每小时小机器15元、一次需要180元,如果要是水源远或者多抽几次水,所打谷子还不够抽水和招待抽水机手的费用,况且还需要进行田间管理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农民普遍都不愿种庄稼了。
4、基层换届,工作没有连续性,甚至严重失信于民。例如:河舒镇尖峰村,在该村原有各种大量水果都因无桥无路,运不出去的情况下,2002 年镇、县两级党政又以减免农税双提和政府帮扶等种种优惠政策,号召村民在沟坝和河坝的良田耕地里,大面积地栽种锦橙100号,进而又以行政强制措施,在村民大众依然都以现有大量水果都无法运出去卖钱为由,而都拒不愿栽种的情况下,最终是在县、镇党政主要领导人,县委书记谢华国、县长马道蓉、镇委书记魏进平、镇长唐宗君等的反复一致公开许下,大家只要栽种了锦橙100号,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保证尽快为大家实现桥通路通的诺言,后并派出县交通部门和请来南充市交通部门大量人力到场,进行了多次反复实地勘察、测量、规划、预算,在势必即将动工修桥修路的情况下,大家才同意栽种了305亩,42101 株锦橙100号;进而又号召村民在沟坝、河坝和山坡耕地里栽种了112亩,11480株梨子树。
可是结果栽后不久,就由于镇、县主要领导人的人事变动,两级党政就都不再理桥通路通的事了。该村在反复找了镇、县两级党政和县交通局等主要领导均为无效和群众又急于桥通路通的情况下,于2005年又集资修桥修路,但是由于村民群众的财力所限,所以,只修了连接大公路的少量工程,和在河中修了三个桥墩的基脚,就不得不停工了(详见图片说明)。且在村民群众要求村支部和村委会先后向镇、县各有关主要领导的反复请求下,新任镇委书记刘雪梅很负责任的于去年冬季也帮助该村请来了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到现场录像和用仪器测量过,并现场表示只能按人行桥拨款贰拾万元左右,至今未拨,但是该村如今因行人和运输,是亟待需要一座能够通车的乡村公路桥。如今的现状是:在大量水果无法运出,只能烂在农户家里和田间地头里,和无镇、县给予合理解决的情况下,村民们是既不敢私砍果树,又无法退果林还耕栽秧种粮,因此,造成村民生活更加困苦。
该村民众为了改变自己和相邻各村三千左右村民特别落后的现状,降低村民们的劳动强度,改善村民生存条件,促进自己和相邻各村大量外出务工但又长期找不到活干的劳动力,能够早日返乡务农,安心农业生产和搞好种养业。为此特请求县、市、省、中央党政、交通、扶贫等部门能派员前到实地察看现场,能在财力上给予资助修桥修路为谢。
现在农民的普遍要求
1、无桥无路的,要求有条像样的乡村公路,解决几千年以来的肩挑背磨和农产品运不去的疾苦。
2、普遍要求村内有个像样的医疗卫生站和有一两个像样的小学和幼儿园。达到小病能就近求医不出村,子孙能就近读书和入幼儿园,解决留守老人们看病贵和难,每天必须来回接送学生和幼儿过河和上街租房监护、背粮、挑柴等重负,以利于在家多种庄稼多搞富业。
3、要求降低或稳定农用物资的价格,以降低或稳定农民的种养成本 ,或者让农产品与农用物资的涨价幅度保持一致。
4、要求帮扶农民、农业、农村的款、物、政策直接到位,真正落到实处,不要只落实给公路、铁路沿线两边,特别要求省和中央首长在视察三农工作时,能深入到落后边远山区的农户家中去。
5、要求中央尽快明确在奥运会之后是否恢复农税双提的征收问题,这是农民普遍关心和不愿轻意回乡务农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有奥运会之后,国家要恢复农税双提的传说。
6、要求中央政府能加大对三农的财力投入,以利于三农的建设和发展,另有城镇周围的农民普遍要求能够定期公开村务特别是村财务。
7、河舒镇很多农民普遍强烈要求退还2004年退耕还林时,镇政府强行向全镇农民按退耕还林的面积,每亩借款35元,至今未还。
特别说明的是
1、有关河舒镇尖峰村所栽锦橙100号和梨子树的株数,笔者没有进行逐一清点,面积也没有进行实地丈量,只是听了群众们的口述,并见到确有大面积的果树和见到农民家中确有大量水果运不出去并烂在家中等事实。
2、所到之处的现状情况,虽未完全作记录,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六十岁左右的正常劳动力已基本全部外出了。
3、有些村的村干部由于种种原因所致,长期内耗太重,甚至缺员,根本无法开展正常工作,处于瘫痪状态。
4、听说有的学校巧立名目,变相乱收费的问题相当严重。
由于笔者如今的生活来源是靠鸣冤乞讨而来,所以再无时间和精力,自费去对特别说明中的3、4这些问题继续进行深入实质性地调查取证了。因此,希望有关心这些问题的有关组织和人士,能够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并为中央及时调整三农政策提出客观切实有利效的建议为谢!
特注:实因笔者只有一年多间断小学文化,加之健康和生活特困等原因。所以,标点符号用得很不准确。
中国维权难民一员:陆大椿
2008年4月14日于蓬安完稿
农村为数不多的茅屋
尖峰村小学现状
小学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