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的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欧盟对中国10类纺织品出口全面取消数量限制。这是中国自与欧美发生纺织品贸易争端并对纺织品出口采取阶段性配额限制后的首度解禁。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1月份,中国纺织品服装外贸出口总额达153.3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6.28%。相对于2007年1月的数据,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21.4亿美元,增长19.2%,输欧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出口并未出现"井喷"现象。
对此,曹新宇认为,2008年,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对纺织服装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他建议纺织品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下一步的发展道路,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可以考虑从欧美市场转向亚洲或非洲市场,生产中端产品的企业可以考虑走品牌发展之路。
曹新宇在论坛上还指出,四个主要原因促使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已经出现拐点,而且2008年该个拐点将更加清晰,急需企业予以充分重视。
第一,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释放效应已经大为减弱。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中国纺织行业产能有了很大的释放,纺织服装出口出现大幅增长,目前释放潜力已经基本用尽。
第二,世界纺织服装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市场容量并未因一体化的实现而显著增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份额增加的部分是挤占了部分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随着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依靠这种方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也将不断下降。
第三,纺织品中国市场消费需求的增速超过了纺织品出口需求的增速。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衣着类产品价格却在下降。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6年同期上涨6.9%,而衣着类价格却比同期下降1.4%。这表明,纺织品内销市场未能实现量、价齐增。
第四,中国境内纺织行业产能扩张迅速,但没有完全释放的渠道。
而对于纺织企业出现"接单难"的现象,第一纺织网副总编辑马新征认为,自2007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单价持续增长,随着对欧盟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已基本具备了消化多重压力的能力,出口议价能力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