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8-02-27 02:37:15作者:
对你我来说,“低温症”或许是个很陌生的名词,一般人更经常误认为这种疾病只会发生在极度寒冷的地区,因而忽略了它可能造成的危险性,其实,低温症除了会发生在天寒地冻的气候当中,也容易发生在患有某些特殊疾病的病患身上,而这样不够深入的了解,便会让它的危险性甚至死亡率大为增加。
认识“低温症”
人类是属于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体温会保持在37℃,但如果长时间处于寒冷的气温之下,又没有做好防寒准备,或是某些特殊的疾病,导致体内温度失调,便会让体温不断下降,一旦低于35℃以下,人就会开始变得意识不清、丧失判断能力、行动变得迟缓,严重时还会导致休克昏迷等现象,这就是一般低温症常见的症状。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约七百人会因低温症而死亡,但是台湾地区却没有相关的统计数字,原因多半是在台湾地区所发生的低温症,除了因灾难或是疏忽所造成的死亡,只要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其实并不至于会导致不可挽救的后果。
容易造成失温的主要原因
遇到海难或山难等灾害
这是一般最容易发生低温症的原因,尤其是遇到海难时,身体如果浸泡在冰冷的海水里,所流失的体温速度比起在冷空气当中要高达二十到三十倍之多,而且漂流在海面上,除了等待救援之外,根本束手无策,所以会使得其死亡率大为升高。
而若是发生山难时,只要能躲在遮蔽物下,避免衣物被雨水或露水沾湿,并且想办法生火取暖,就可避免失温现象发生。
患有特殊疾病
这是在台湾地区比较容易造成低温症发生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脑下垂体机能低下症等疾病患者,因为本身循环代谢速率会变得比正常人慢,所以更加容易怕冷,需要妥善做好御寒措施。
天气寒冷,防寒衣物不足
除非是缺乏自主能力者,或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不然通常都能自行做好保暖的准备,不至于因气候寒冷而发生失温的问题。
一般来说,暴露在外的身体部份越多,体温与能量的消耗也越大,因此最好也别忽略了容易暴露在衣服之外的手部、脖子、头部等处的防寒准备,就能有效减少热能的流失。
热能突然大量消耗
剧烈运动过后,体温会开始升高,这时为了保持衡温,身体便开始启动散热系统,使得汗水大量流出,甚至连衣服都湿透了,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寒冷的冬天,湿透的衣服再加上身体快速的散热作用,如果不马上补充能量,很有可能就会产生失温现象。
失温的三阶段
1.发抖、畏寒:身体刚开始感觉到寒冷时,脸色不但会变得苍白,还会不断发抖。
2.意识不清:当体温不断下降时,发抖的情况反而可能会停止,这时肌肉就会变得僵硬,并且出现神智不清的症状。
3.昏迷、心跳缓慢或停止:若是情况不断严重下去,患者的血压会开始降低,心律不整,并且导致心跳停止、昏迷休克,甚至是死亡的结果。
低温症不可不注意的危险族群!
除了天灾人祸这一类不可预知的意外灾难之外,有某些特定族群是容易被低温症给找上门的,他们很可能就是你身边的亲人,甚至是你自己。
多一份关心、多一点了解,就能避免这个疾病的发生。
*幼童
孩童对于自身的保暖能力本来就不足够,再加上他们的身体是属于头大身体小的比例,因此体温会更加容易流失。
寒冷的季节,除了穿上保暖的衣物之外,手套、袜子、围巾、帽子等也是不可缺少的防寒物料,这样才能确实预防寒冷。
*老年人
老年人不但行动缓慢,身体代谢循环也因老化而减缓,再加上皮下脂肪减少、学管收缩,因此调节体温的机能就会丧失,自然比较怕冷。
而另一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有失智症等老年痴呆的患者,则因为对自身的行为或状况无法有正常的反应,因此可能不懂得在感觉到寒冷的时候,适时添加保暖衣物,因而发生失温症状。
*慢性疾病患者
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因为体内新陈代谢不正常、内分泌失调、血液循环减缓,特别是患有糖尿疾病、心血管问题、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脑下垂体机能低下症的患者,较缺乏调节体温的能力,体内在制造热能方面会有所障碍,因而比一般正常人更容易引起低温症。
*行动不便者
人体除了靠食物、营养来提供所需的能量之外,活动也是帮助制造热能的有效方式之一,像是平时有运动习惯的人,因为新陈代谢、循环作用都比较好,因此在冬天也比较不怕冷。
但如果是因骨折、中风或是其他原因导致行动不便者,因为活动能力降低,再加上缺少防寒衣物的保护,自然就有可能造成失温。
*酗酒&酒精中毒者
一般人都会以为在觉得寒冷时,喝一点酒会让身体变得暖和起来,因此有御寒的作用,但事实上,酒精会让皮肤的血管扩张,让体温的散热速度加快,反而会让体温迅速降低,再加上若是有酗酒习惯的人,摄入过量的酒精导致神智不清,因而无法做好自行保暖的措施,就有可能造成悲剧发生。
避免悲剧发生,从预防开始做起
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生活习惯不良等,都有可能使得身体末梢循环不良,或是自律神经失调,因而容易感到身体冰冷,不过这多半是属于轻度的寒冷症状,只要恢复正常的作息,多添加保暖衣物,其实并不用过于担心。
但如果是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体温还是持续偏低,这就有可能需要考虑是否是因甲状腺机能低下,或是其他上述的慢性疾病所导致,因此最好能前往内科进行检查以确认。
过个暖暖寒冬的三大对策:
1.添加保暖衣物
寒冬季节,即使是在家中,也有可能感到寒冷,尤其是气温骤降的深夜,因此随时适时添加衣物是很重要的。
在衣物的选择方面,以舒适、轻便、透气度佳、保暖性高的质料为优,并且要合身,太过松垮或是紧绷的衣物,都会让保暖机能降低。
除了身体之外,也别忘了头、颈、手、脚部位的保暖。
有些人会在家中使用电暖炉来保持室内温度,这确实是御寒的好方法,但应该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并且远离易燃物品,以避免发生火警或是灼伤的危险。
至于患有糖尿病及脊髓问题病患者,因为本身对于热能知觉较不敏锐,所以最好不要使用如暖暖包、电热毯等贴身暖物,以免造成烫伤而不自觉。
2.减少热量流失
穿着湿冷的衣物,或是长时间浸泡在水里,会让身体的热能迅速流失,因此即使是在运动过后,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但如果穿着被汗水浸湿衣服,也有可能会造成失温现象。
此外,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才下水,游泳过后也要立即擦干身体,换上干爽保暖的衣物,以免身体中的热能急速被消耗殆尽。
酒精饮品虽然会让人感觉温暖,但其实会使血管急速扩张,加快热量的发散,因此造成体温下降,所以千万别相信在寒冬中饮酒可以驱寒暖身的错误说法。
3.提高体内制造能量机场能
除了靠外在的力量来保暖之外,提高自体体温才是最积极的方法,例如保持运动习惯,能够加强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机能;维持营养均衡,身体才有足够的能量来提供所需的热能,尤其是维他命E、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青背鱼、黄绿色蔬菜、豆类、柑橘、花椰菜,青椒、薯类等应多多摄取,高热量易吸收的食物,也能迅速帮身体加温,不过还是要避免高油脂、高胆固醇,以免过了一个寒冬,不但体重增加,健康风险也跟着增高了。
失温时的急救&自救方法
出现严重的失温现象时,最安全的方式,便是送医急救,但如果无法紧急就医,就得要学会自救的方法!
.保持冷静:这是首要条件。紧张不安的心理,会让身体循环、心跳加速,因而失去更多热能。
.让身体维持干爽:湿透的衣物会让散热速度加倍,须尽速更换干燥的衣物,或是想办法将身体弄干。
.从身体中央开始加温:虽然手脚最容易感到冰冷,但要让体温上升最快的方式,应先温暖身体的中央部位。
.缩小身体的散热范围:如果是不幸遇上海难等情况,必须浸泡在水中等待救援,最好是尽量将身体缩起来,双手抱于胸前,以便减缓热能流失的速度。
.饮用酒精之外的温饮品: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饮用温度适中的饮料可以迅速帮身体加温,但由于低温患者对于热能知觉反应较低,所以过烫的热饮可能很容易造成烫伤伤害。
认识“低温症”
人类是属于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体温会保持在37℃,但如果长时间处于寒冷的气温之下,又没有做好防寒准备,或是某些特殊的疾病,导致体内温度失调,便会让体温不断下降,一旦低于35℃以下,人就会开始变得意识不清、丧失判断能力、行动变得迟缓,严重时还会导致休克昏迷等现象,这就是一般低温症常见的症状。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约七百人会因低温症而死亡,但是台湾地区却没有相关的统计数字,原因多半是在台湾地区所发生的低温症,除了因灾难或是疏忽所造成的死亡,只要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其实并不至于会导致不可挽救的后果。
容易造成失温的主要原因
遇到海难或山难等灾害
这是一般最容易发生低温症的原因,尤其是遇到海难时,身体如果浸泡在冰冷的海水里,所流失的体温速度比起在冷空气当中要高达二十到三十倍之多,而且漂流在海面上,除了等待救援之外,根本束手无策,所以会使得其死亡率大为升高。
而若是发生山难时,只要能躲在遮蔽物下,避免衣物被雨水或露水沾湿,并且想办法生火取暖,就可避免失温现象发生。
患有特殊疾病
这是在台湾地区比较容易造成低温症发生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脑下垂体机能低下症等疾病患者,因为本身循环代谢速率会变得比正常人慢,所以更加容易怕冷,需要妥善做好御寒措施。
天气寒冷,防寒衣物不足
除非是缺乏自主能力者,或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不然通常都能自行做好保暖的准备,不至于因气候寒冷而发生失温的问题。
一般来说,暴露在外的身体部份越多,体温与能量的消耗也越大,因此最好也别忽略了容易暴露在衣服之外的手部、脖子、头部等处的防寒准备,就能有效减少热能的流失。
热能突然大量消耗
剧烈运动过后,体温会开始升高,这时为了保持衡温,身体便开始启动散热系统,使得汗水大量流出,甚至连衣服都湿透了,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寒冷的冬天,湿透的衣服再加上身体快速的散热作用,如果不马上补充能量,很有可能就会产生失温现象。
失温的三阶段
1.发抖、畏寒:身体刚开始感觉到寒冷时,脸色不但会变得苍白,还会不断发抖。
2.意识不清:当体温不断下降时,发抖的情况反而可能会停止,这时肌肉就会变得僵硬,并且出现神智不清的症状。
3.昏迷、心跳缓慢或停止:若是情况不断严重下去,患者的血压会开始降低,心律不整,并且导致心跳停止、昏迷休克,甚至是死亡的结果。
低温症不可不注意的危险族群!
除了天灾人祸这一类不可预知的意外灾难之外,有某些特定族群是容易被低温症给找上门的,他们很可能就是你身边的亲人,甚至是你自己。
多一份关心、多一点了解,就能避免这个疾病的发生。
*幼童
孩童对于自身的保暖能力本来就不足够,再加上他们的身体是属于头大身体小的比例,因此体温会更加容易流失。
寒冷的季节,除了穿上保暖的衣物之外,手套、袜子、围巾、帽子等也是不可缺少的防寒物料,这样才能确实预防寒冷。
*老年人
老年人不但行动缓慢,身体代谢循环也因老化而减缓,再加上皮下脂肪减少、学管收缩,因此调节体温的机能就会丧失,自然比较怕冷。
而另一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有失智症等老年痴呆的患者,则因为对自身的行为或状况无法有正常的反应,因此可能不懂得在感觉到寒冷的时候,适时添加保暖衣物,因而发生失温症状。
*慢性疾病患者
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因为体内新陈代谢不正常、内分泌失调、血液循环减缓,特别是患有糖尿疾病、心血管问题、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脑下垂体机能低下症的患者,较缺乏调节体温的能力,体内在制造热能方面会有所障碍,因而比一般正常人更容易引起低温症。
*行动不便者
人体除了靠食物、营养来提供所需的能量之外,活动也是帮助制造热能的有效方式之一,像是平时有运动习惯的人,因为新陈代谢、循环作用都比较好,因此在冬天也比较不怕冷。
但如果是因骨折、中风或是其他原因导致行动不便者,因为活动能力降低,再加上缺少防寒衣物的保护,自然就有可能造成失温。
*酗酒&酒精中毒者
一般人都会以为在觉得寒冷时,喝一点酒会让身体变得暖和起来,因此有御寒的作用,但事实上,酒精会让皮肤的血管扩张,让体温的散热速度加快,反而会让体温迅速降低,再加上若是有酗酒习惯的人,摄入过量的酒精导致神智不清,因而无法做好自行保暖的措施,就有可能造成悲剧发生。
避免悲剧发生,从预防开始做起
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生活习惯不良等,都有可能使得身体末梢循环不良,或是自律神经失调,因而容易感到身体冰冷,不过这多半是属于轻度的寒冷症状,只要恢复正常的作息,多添加保暖衣物,其实并不用过于担心。
但如果是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体温还是持续偏低,这就有可能需要考虑是否是因甲状腺机能低下,或是其他上述的慢性疾病所导致,因此最好能前往内科进行检查以确认。
过个暖暖寒冬的三大对策:
1.添加保暖衣物
寒冬季节,即使是在家中,也有可能感到寒冷,尤其是气温骤降的深夜,因此随时适时添加衣物是很重要的。
在衣物的选择方面,以舒适、轻便、透气度佳、保暖性高的质料为优,并且要合身,太过松垮或是紧绷的衣物,都会让保暖机能降低。
除了身体之外,也别忘了头、颈、手、脚部位的保暖。
有些人会在家中使用电暖炉来保持室内温度,这确实是御寒的好方法,但应该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并且远离易燃物品,以避免发生火警或是灼伤的危险。
至于患有糖尿病及脊髓问题病患者,因为本身对于热能知觉较不敏锐,所以最好不要使用如暖暖包、电热毯等贴身暖物,以免造成烫伤而不自觉。
2.减少热量流失
穿着湿冷的衣物,或是长时间浸泡在水里,会让身体的热能迅速流失,因此即使是在运动过后,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但如果穿着被汗水浸湿衣服,也有可能会造成失温现象。
此外,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才下水,游泳过后也要立即擦干身体,换上干爽保暖的衣物,以免身体中的热能急速被消耗殆尽。
酒精饮品虽然会让人感觉温暖,但其实会使血管急速扩张,加快热量的发散,因此造成体温下降,所以千万别相信在寒冬中饮酒可以驱寒暖身的错误说法。
3.提高体内制造能量机场能
除了靠外在的力量来保暖之外,提高自体体温才是最积极的方法,例如保持运动习惯,能够加强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机能;维持营养均衡,身体才有足够的能量来提供所需的热能,尤其是维他命E、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青背鱼、黄绿色蔬菜、豆类、柑橘、花椰菜,青椒、薯类等应多多摄取,高热量易吸收的食物,也能迅速帮身体加温,不过还是要避免高油脂、高胆固醇,以免过了一个寒冬,不但体重增加,健康风险也跟着增高了。
失温时的急救&自救方法
出现严重的失温现象时,最安全的方式,便是送医急救,但如果无法紧急就医,就得要学会自救的方法!
.保持冷静:这是首要条件。紧张不安的心理,会让身体循环、心跳加速,因而失去更多热能。
.让身体维持干爽:湿透的衣物会让散热速度加倍,须尽速更换干燥的衣物,或是想办法将身体弄干。
.从身体中央开始加温:虽然手脚最容易感到冰冷,但要让体温上升最快的方式,应先温暖身体的中央部位。
.缩小身体的散热范围:如果是不幸遇上海难等情况,必须浸泡在水中等待救援,最好是尽量将身体缩起来,双手抱于胸前,以便减缓热能流失的速度。
.饮用酒精之外的温饮品: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饮用温度适中的饮料可以迅速帮身体加温,但由于低温患者对于热能知觉反应较低,所以过烫的热饮可能很容易造成烫伤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