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08年又将面对一个转折关头。如果低估了可能出现的冲击,如果未能及时而准确地应对,香港的相对竞争优势难免进一步跌落,哪怕大年初二众乡绅到新界车公庙为香港求得上上签也没有用。
台海两岸55年来进行了首次的包机直航飞行
香港过去许多年得天独厚,自以为人杰地灵,但以笔者之见,那更是因为其他地方的中国人遭遇不幸或者喜欢做傻事。远的不说,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开始市场经济改革,千万台商涌向对岸寻求商机,可是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政者就是拒绝两岸直航和直接商业往来,让香港轻而易举就拣到一大堆商机。
但这样的局面看来就要改变了。三月二十二日台湾大选,国民党的马英九当选的可能性较高。不管他上台后愿不愿、敢不敢同北京谈统一,两岸直航看来已是势在必行、水到渠成的了;他在竞选过程中向台湾商界和民众一再承诺,当选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两岸直航。而他的对手谢长廷为争取中间选民和商界的支持,同样提出两岸直航的诉求,还说他若当选将开放两岸金融往来。这表明,台海两岸关系已经到了一个非改变不可的转折关头。今后不管是国民党上台还是民进党继续执政,都必须打开直航之门,随之而来的就是两岸的全面直接经贸往来。如果以为两岸直航只是让"台胞"省下几小时的飞行时间和几千元钱旅费,香港每天只少了几次来往台湾的航班,那就很有点坐井观天了。
自九十年代以来,台商在中国大陆有两个地方投资最集中,一个是距离香港不远的东莞,另一个则是上海旁边的昆山。相较之下,昆山起步晚一些,而且因不能直航,来往台湾比东莞不方便许多,但发展却更加迅猛,产业水平更高,吸引的台商也更多,实力更强大。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有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为依托。实际上,香港应该从昆山与东莞的区别,看到自己和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危机,特别是缺乏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而一旦两岸之间实现直接通航,台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距离大幅拉近,香港的竞争优势可能将进一步萎缩,也许只剩下金融等少数几个领域了。
今年年初,以上海为基地的东方航空公司想引进新加坡的合作伙伴,不料被"国航"公开搅局。日前同中国民航界的朋友谈起此事,他们相信"东航"与新加坡合作破局,获利最大的不是"国航",而是与"国航"合作的香港国泰航空。如果"东航"与新加坡成功携手,再乘两岸直航的东风,必然使国泰在华东和两岸航线上遇到劲敌。可见,这场中国民航业巨头的明争暗斗,正预示了未来市场重心的转移。
两岸实现直航,亚太地区的整个商战格局就会大变。首先是上海与台北之间一个多小时的航程,将把这两个大都市以及台湾与整个长江三角洲密切地联结起来,远远超过今天台湾与香港的关系。加上两三年后北京与上海之间五小时高速铁路的连接,两岸关系的中心和重心,都必然落在这个大三角的地域之中。
第二个大变化,是一直落在后面的福建地区,终于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了。两岸直航,意味着福建与台湾西海岸的全面对接,昔日东莞的奇迹将以更大的规模在福建沿海地区复制。北京当局近年来注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发,就是看准了这一发展前景。
更进一步看,随着中国沿海铁路和高速公路干线网的完成,从渤海湾到长江三角洲,再经浙江东南的温州到福建,最后连接到广东、广西,整个中国东部和南部首次成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区域。这将是亚太地区以至整个世界新的、最有活力的经济中心,其综合实力未来应有可能超过日本。台湾如果开放两岸直航,实际上就是同这个庞大经济体的直接连接以至融合,双方的竞争力都会提升到新的层级。
当然这样的前景只是一种最乐观的预估,两岸政治变数多多,究竟何时能够实现直航,谁也不敢打包票。但香港不能不对两岸间将会出现的重大变局预作准备。也就是说,一旦两岸直航导致中国经济重心移向"上海---台北"轴心,香港怎么办?如果香港继续无所作为,那么它的未来经济地位也许就会同今天的台湾相互调换。除了金融领域,香港的特殊优势只会与日俱减,在未来的大中华经济区里至多扮演南部枢纽的次要角色,变成"小香港"。香港的另一种做法,就是积极加入这一变局,从台湾与长江三角洲、福建"海西经济区"的新联结中探寻香港的未来发展空间,把香港因素和优势全面融入进去,在"大中华"中造就新的"大香港"。
但这又涉及到香港的老大难问题--人才。香港今天和将来最需要也最缺乏的,正是既懂国际又懂香港、大陆和台湾的各类专业人士。哪里来?两个办法,香港人自己必须走出香港,而香港的大门必须向全世界的人才开放。能做到吗?我不敢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