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新年前发生的罕见冰雪灾害几乎使中国南方和中部10多个省的电力和交通陷入停顿和瘫痪。针对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常务副主任端义宏的解释,美国迈阿密大学的气象学家陈淑仪(音译)教授表示:
"具体是10年还是5年,这种东西就很难讲了,但是现在中国预报的东西确实不在前沿。他们找了我们这边的人在做预报,两边交流一下,中国现在能拿出来的气象预报的模式确实跟这边比要差不少。但是,如果两边一块努力就不会等10年,会很快。但是他说中国这方面不在前面是很对的。"
陈教授即将在二月26号到28号美国俄克拉荷马召开的首届美中气象讨论会上做有关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方面报告。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评判,中国目前对小雨的预报准确率为60%,暴雨接近20%,台风的路径误差约为120公里。不过,关注中国近期发生冰雪灾害的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赖洪毅博士这样认为:
"中国的天气预报准确度在世界上来讲应该不差,但是,一些异常天气会不会造成天气重大的影响?这一点我想不是天气预报能够预报出来的,而要有很多数据、很多模型、特别是一些罕见的自然现象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影响,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资料、数据才能做出初步估计,才能比较接近最后要发生的情况的一种预测。"
中国人常说"天有不测风云"。那赖洪毅如何给中国这次应对50年罕见冰雪灾害打分?
"我觉得早期预警不够,还有就是反应有些慢。但是行动起来倒是比较重视。中间需要时间比较长,这方面还是有很多改进和学习的余地。"
有效和及时应对像中国那样的冰雪灾害,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建立在相对准确的预测和预警。中国新闻工作者李季平在"博客中国"中写道:中国从1988年到 2007年6月,先后成功发射的八颗气象卫星能为世界防灾减灾作出"很大贡献",怎么就没有事前对自己国家几十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做出预报呢?对此,陈教授表示:
"天气预报有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对做预报的人来说,对天气的理解的东西。但是,中国的预报模式用计算器这方面的就稍微落后了一些。我觉得他的模式是落后。但是,他的天气科学体系对中国的天气是理解的。所以,我觉得科学与技术中国不太注意结合,就是做模式的东西没有高科技的东西来支撑。因为观测的东西要不放到模式里面用得很好的话,就很难做预报。从气象卫星到预报要很多科技的东西在计算机上做模式,中国那部分还是不行。"
法新社星期五的报道说,罕见得冰雪灾害打了中国一个措手不及。中国官方数据说,灾害结果导至少107人死亡和15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