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个亿万富豪陷牢狱 兴衰都有政府帮忙

作者:殷 泽 董莹莹 发表:2008-02-01 02:5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泡沫富豪:期待"阳光财富"

越来越多的富豪榜为我们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财富传奇,超级富豪成为普通中国人艳羡的对象。但是,富豪的财富经得住考验吗?

2007年,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富豪们纷纷落马。有媒体总结,2007年有7个亿万富豪深陷牢狱。吴英、谢国胜、孙树华、温瑞芬、周正毅、李义超、周益民,这些富豪的名字耳熟能详。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入到地狱?

  富豪落马的原因千千万,但有一条是一样的:对规则的漠视。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或者法人,要想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遵守规则。遵守规则下获得的财富将获得法律的保护;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再多也会消失。

近来落马富豪们极富戏剧性的暴富经历和可悲结局,使中国社会中的一些弊端暴露无遗,他们的发迹与衰败,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中国人的财富在增加,富豪也在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富豪榜也为我们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财富传奇,但在2007年,也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富豪们纷纷落马。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富豪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入到地狱?

现 状

"灰色"财富能持续多久

  超级富豪成为普通中国人艳羡的对象,成为激发年轻人奋斗精神的偶像。但是,富豪的财富经得住考验吗?孙树华、谢国胜的落马一度使富豪榜成为魔咒。

  过去的一年,相信人们对吴英、谢国胜、孙树华、周正毅、李义超这几个名字都不陌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落马富豪。

  在2007年以前,他们一路风光无限,媒体的镁光灯、普通人的艳羡都会落在他们身上;而在2007年之后,他们面临的,可能是牢狱之灾。

  改革开放后,追逐财富已经不是一件需要遮遮掩掩的事。中国人的财富在增加,富豪也在不断增多。在2007年的胡润富豪榜中,以上榜门槛8亿元算,有 800多人入选,其中身家百亿者多达75人,而在2006年仅有10人,财富的增长速度可见一般。有人统计,800位上榜富豪的资产总和占2006年中国 GDP的16%。

  超级富豪成为当今普通中国人艳羡的对象,成为激发很多年轻人奋斗精神的偶像。但是,富豪的财富经得住考验吗?孙树华、谢国胜的落马一度使富豪榜成为魔咒。其实,富豪榜没有错,上榜也没有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问题在于富豪获取财富的方式是不是阳光。

  富豪落马

  岁末年初,是总结的季节。有媒体总结,2007年有7个亿万富豪深陷牢狱。吴英、谢国胜、孙树华、温瑞芬、周正毅、李义超、周益民,这些富豪的名字都耳熟能详。

  吴英,从一开始就披上神秘面纱的80后女富豪,在2006年年底的3个多月里,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和手笔,置下大宗固定资产。

  本色商贸城、本色?正道汽车服务、本色网吧、本色建材城、本色概念酒店、本色咖啡馆......她名下的产业几乎占据了东阳的黄金街道。据传38亿元的总资产,可晋身胡润"女富豪榜"第6位。

  此前,吴英名不见经传,一夜成名后,关于她的财富来源也是众说纷纭、荒诞离奇。有人说她洗黑钱,走私、贩毒、贩卖军火,傍大款,也有传言,称其在国外结识一名东南亚军阀,分得大笔遗产。

  当大家正揣测其可能的发家方式时,2007年2月10日,吴英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刑拘,一段财富神话就此破灭。

  2007年2月,洛阳中泰集团董事长李义超因涉嫌偷税漏税被终止全国人大代表资格。

  2007年5月,原河南华林塑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孙树华因提供虚假材料,骗取银行贷款13.6亿元,涉嫌经济犯罪,被立案调查。

  2007年7月,河南花园集团董事长谢国胜因涉嫌诈骗被捕,这是河南继李义超、孙树华之后落马的第3位"福布斯富豪"。谢国胜曾在2005年《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富豪榜上名列348位,财富总额5.5亿元。

  财富与规则

  富豪落马的原因千千万,但有一条是一样的:对规则的漠视。规则可以是法律、法规,也可以是道德规范。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或者法人,要想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遵守规则。遵守规则下获得的财富将获得法律的保护;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再多也会消失。

  在2006年10月之前,吴英还只是浙江省东阳县县城的一个普通个体户,名不见经传;之后,就变成身家过亿的女富豪。对于吴英的发家,有很多人提出质疑。

  但吴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的钱都是干净的。"年仅26岁的吴英,声称其靠炒房、炒股票和期货,贩卖珠宝等,在7年间积累下了亿万家财。但是,吴英的财富神话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形形色色的丑闻:绑架、假汇票事件、拖欠员工工资,等等。她的投资方式也充满争议,看得见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投入大、周期长、竞争相对激烈的传统行业。

  果不其然,2007年3月16日,吴英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合同诈骗罪被正式逮捕。

  其实在中国,众所周知,非法集资是一条高压线,但是一直以来却屡禁不止。非法集资的背后,是民间借贷热。

  浙江的"地下钱庄"早已闻名遐迩,具体的资金交易规模无法统计,但相关研究者认为,仅温州一地至少在千亿元以上。温州炒房团、炒煤团以及遍布各地的投资背后,都有民间借贷的影子。

  落马富豪的手段无外乎骗贷、非法集资、偷税漏税、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等,这些无不是对规则的破坏。很多富豪存在侥幸心理,但是"劝君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到头来身败名裂,一无所有,孙树华们就是前车之鉴。

  时代烙印

  其实,富豪落马已经不稀罕,在2003年之前就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种现象。2003年12月,《中国富豪问题调查报告》中分析认为,近年来落马富豪们极富戏剧性的暴富经历和可悲结局,使中国社会中的一些弊端暴露无遗,他们的发迹与衰败,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的政治、经济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整个社会还处于转轨阶段,离规范的市场经济还有一段距离,在制度、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

  关于孙树华落马,在当地曾有这样一个传说:2001年的华林集团产值只有7000万元,当孙树华战战兢兢地报了一个1亿元的数字时,还满以为会被查出来。哪知地方官员再往上报时"加快了发展进度",这一数字翻了一番,达到近2亿元。

  一定程度上,企业业绩与地方GDP以及官员的政绩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是一种畸形的、不正常的关系。

  为支持华林集团的发展,地方政府给政策,让土地,大开方便之门。据了解,仅华林工业园就占地1600多亩。孙树华又拿着土地到银行贷款13.6亿元。有人认为,孙树华其实就是靠银行贷款当上了"河南首富"。

  孙树华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只是这个时代对富豪影响的一个缩影。另外,政策的变化对富豪的影响也不小。在2006年《刑法》修正案颁布之前,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不属于刑事犯罪;但是修正案颁布后,相关责任人必须负刑事责任,这对企业,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影响可想而知。

  由于特殊的时期、特定的环境,很多富豪在早期生涯中都有过"灰色经历"。为此,国内曾就企业家"原罪"问题进行过大讨论。但是,最终也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之前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随着改革的深入,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会意识到,追逐阳光下的利润才是正途。

  案例一

  有人说,如果谢国胜可以安心做酒店的话,他现在应该可以活得很滋润,但是他心中有太大的欲望,盲目扩张让他"葬身"于商海之战中。

  谢国胜:疯狂扩张的代价

  焦作鑫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安)的大门上,贴满了员工们咒骂谢国胜的宣传单,鑫安的员工一直认为是谢国胜把他们推上了绝路。这位曾经叱咤一时的福布斯富豪,如今落得了个锒铛入狱的命运。是什么让谢国胜从天堂跌入了地狱?

  攒金之路

  从小市民到福布斯富豪,谢国胜的这条攒金之路走的并不平坦。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谢国胜,家境并不富裕,在家里排行老六。或许是那个动荡年代赋予了他敢拼敢闯的性格,20岁出头,他就开始独自一人闯荡"江湖"。

  据他当年的朋友介绍,那时的谢国胜白手起家,靠借钱在当年郑州高档酒店最集中的金水路东段开了一家花园酒店,当年跟他在同一条街上的酒店还有越秀、阳光、天伦、大富豪、皇上皇等,而如今除了花园和越秀毅然挺立外,其他的都已"葬身"于残酷的商战之中。

  有人曾用"春风满面"来形容当年的谢国胜,在大部分国人还为温饱发愁的年代,谢国胜的花园酒店就已经有了几十部轿车。谢国胜可谓是那个年代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传奇人物。

  勤奋、好学、精明、胆大是熟悉谢国胜的人给他的普遍评价,据他身边的一位友人介绍,谢国胜非常喜欢学习,手边永远都离不开书,喜欢钻研经济类的书籍。

  "他这人非常谦和,一点架子都没,平时他说话语速很快,说十句话,你能听懂三句就不错了,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他的一位友人说:"谢国胜之所以喜于接触经济类的书,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想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一个囊括多方面的大集团,他从创业伊始就有着一颗雄心。"

  当谢国胜被作为餐饮界的民营企业家范本的时候,他自己却认为"餐饮业很难再有大的发展空间",一门心思要进入其他行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花园集团开始了不可停驻的兼并之旅,一口气吃掉了郑州9家国有、集体企业,陆续投入资金1.08亿元。

  而谢国胜万万没有想到,他吃下了一枚随时可以要他性命的定时炸弹--郑州酒精厂。这个厂在今后十多年的时间里,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也把他送上了不归之路。

  疯狂的扩张欲望

  贷款与扩张是谢国胜创业经历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

  一个比较的真实的说法是,谢国胜从一开始玩的就是"空手套白狼",他从花园酒店做到皇家花园(后改名为西花园),到东花园,再到最后的锦绣花园,从始至终都在玩贷款游戏。

  如果说当时贷款搞餐饮只是小打小闹的话,靠贷款进军产业则是谢国胜真正冒险之旅的开始。

  1996年之后的那一场靠贷款而支撑的大型吞并游戏,让谢国胜长期处于消化不良的状态。2003年8月31日,谢国胜与法国家乐福签约。但好景似乎难驻,原因就是家乐福在郑州拟建的首家超市正在原郑州酒精厂厂址,这次联姻像催化剂一样加速了郑州酒精厂与花园集团矛盾的升级。因不满花园集团的搬迁、开发计划,郑州市酒精厂的职工多次上访,最终因各方无法达成一致,家乐福在盖了两层楼之后悻悻出走。

  "如果谢国胜能够解决好酒精厂职工安置的问题,或许事情也就不至于闹得那么僵。"一位长期关注花园集团的记者说。

  但是,谢国胜并没有因此终止自己的兼并之路。2003年4月,通过政府牵线搭桥,花园集团成为上市公司焦作鑫安的控股股东。

  据报道这则新闻的记者介绍:"焦作市政府希望通过花园集团来挽救鑫安。起初,花园集团也曾信誓旦旦,说今后将稳定鑫安化工产品,当时焦作市政府也对其深信不疑。但因受环保、设备等多种因素制约,鑫安先后出现全面停产,至今未能恢复。到了2005年11月11日,焦作鑫安发布公告称,花园集团占用其资金近 8000万元,并有4000万元保证金被变相占用。"

  "他这个人,欲望太大,性格又十分张狂,追根究底就是走得太快了。"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郑生这样形容谢国胜。

  案例二

  孙树华:致命的贷款

  2004年年底,孙树华登上了"2004年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他从"破烂王"到首富的传奇人生因此被传诵。孙树华制造了两个奇迹:一是两年内使华林集团的总资产从2亿元扩张到了47亿元,而另一个即是他刚得到"河南首富"的名号不到3个月,华林集团即在顷刻间走到了崩溃边缘。

  会"来事"的老板

  孙树华家中兄弟姐妹6个,孙树华是老三。19岁的时候,他开始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收破烂,而正是这几年的"破烂生涯",给他带来了一生中的第一桶金。他在捡破烂时发现了农用塑料薄膜业机会,便自己收购废旧薄膜,然后又设厂生产,最终逐步建立起在周口地区有一定实力的塑料生产厂,也就是华林集团。

  熟悉孙树华的人,给他的第一评价都是:这个人特别会来事。也正是这种"会来事"的性格,让孙树华与当地甚至向上各级官员都能打得火热,,让他办起事来如顺水推舟。

  2001年,华林集团争取到了聚乙烯(PE)管材项目,这也为孙树华取得了来自政府层面的重视。当时,县委主要领导立即承诺在政策上给予孙树华全力支持,还特地划出1600多亩土地,为华林打造工业园区。

  在这种"关照"下,华林迅速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此时的孙树华也认为只有企业上规模,才能降低风险。"做大事"成了孙树华日后的行事法则,并被写进了企业的章程。而华林集团随即走上了迅速扩张的道路。

  2002年10月,华林集团在商水县征地1600亩,准备打造中原地区最大的锂电池基地;2003年8月,重组总资产2.4亿元的河南四五酒厂;2003年10月29日,与河南省南阳市签署协议,建设天池岩水电站,拟投资72亿元......

  而此时的华林集团,也被孙树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打造成了集"建材、贸易、水电、建筑、教育、白酒、餐饮、房产、旅游"等10多个领域的大集团,旗下共拥有47亿元资产和5375亩的土地。

  一夜坍塌

  在动辄上亿元投资的大手笔面前,华林集团每年不过千万元的利润很显然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排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企业做到一个"遥不可及的高度",孙树华到底有何通天的本领?

  贷款,是华林集团维以支撑的最大的砝码。因为华林所投资的多个领域在当时都被行业专家看好,另外,当地政府或出于政绩或出于发展的考虑,都会给华林集团一定的帮助。

  据一家银行内部人士透露,"华林集团前后向该行系统贷了20多亿元的款项。贷款都是直接由总部批准的,凡是涉及华林集团的贷款,下面的分行不要问为什么,一律放行。"

  但好景不长。2004年4月,银行紧缩银根,华林集团靠银行贷款支撑的路子被堵死。前来逼债的银行蜂拥而至,孙树华使出浑身解数,半年内还了5.7亿元的贷款。

  而此时,华林集团因前期盲目扩张所留下的后遗症,也慢慢暴露出来。

  2004年6月,仓促上马的锂电池项目第一个夭折,这次"夭折"使得华林集团的3000多万元就此打了水漂。华林集团的主业塑料业,在孙树华动辄几十亿元的大手笔中,被逐渐忽视。

  更令孙树华始料不及的是,他的成名作PE管生产项目在立项之后,因非典原因,工程久久不得开工。当初"西气东输"工程在博爱县附近有一个豫北支线,会使用大量的PE管材。而华林集团的生产延误之后,该工程施工时就采用了其他管材。遭此变故,"亚洲最大的PE管材项目"开工严重不足。看不到合作前景的安彩集团随后撤资走人,昔日的兄弟撕破脸皮要合资时的几千万元注册资金......

  华林集团在一夜之间轰然坍塌,而孙树华也因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材料、土地重复抵押等方式从银行骗贷13.6亿元被刑事拘留。

  至此,华林集团结束了其维系十年的帝国神话。


来源:经济视点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