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8-01-20 19:29:00作者:王东民
新年伊始,温总理连发数道金牌抑制物价的上涨,频率之密、力道之大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罕见。大有要将飞涨的物价追回的决心。 温总理的金牌的特点 其一,核心直指日常生活品。初级产品、原材料、电器、通讯等产品不在其中。原因是关系到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的价格飞涨,严重影响到大众的生活质量。据官方公布数字,去年5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今年1月上旬,36个大中城市豆油、猪肉、牛肉和羊肉零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8%、43%、46%和51%。 其二,手段近乎直接干预。要求企业在产品价格变动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申报或者备案的;不得提前提价的;提价须提供材料说明理由,须经价格主管部门认可后并在许可的提价幅度内提价,企业还须执行规定的差价率或者利润率。 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一次调高价格达到4%以上、10日内累计调价达到6%以上或30日内累计调价达到10%以上的,需在价格调整后24小时内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书面报告调价情况。价格主管部门如有异议,需要在3个工作日内责令有关经营者恢复原价或者降低调价幅度。对于违反价格干预措施的行为,价格主管部门将责令经营者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1月15日,并罕见的由国家点名包括台商背景的统一、顶新等十二家企业产品出厂提高必须提前10个工作日内将提价申请书面报告送达发改委。 其三,力度空前强大。凡违反规定者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其四,动作迅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年初即签署第515号国务院令,公布 《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该决定已经2008年1月9日国务院第204次常务会议通过。比其它可能惠及百姓的规定的颁布要快得多。紧接着国家发改委又出来讲话、发布具体执行的细则。 显然,中央当局已经意识到经济出现问题,5000年盛世的赞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GDP不能当饭吃,税收增加看来对经济的改善起了副作用。当前的物价已经极大损害了民生,当局必须在社会稳定、政权安全与经济掠夺之间进行平衡。这是关系政权安危的抉择,与西方经济管理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点不是一回事。 毛泽东曾经感慨中国老百姓“好”――如何蹂躏也不反抗,江核心也说中国老百姓目前不需要民主权利,只要有饭吃、有钱赚就行。可是老百姓“好”需要一个前提,即能够生存。当物价飞涨,民生不断恶化达到临界点,就会触犯众怒,当民众日常吃穿住行都已经成问题时,当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时,老百姓就不再“好”,会在坐以待毙与铤而走险之间选择,这种后果任何人都知道。 目前中共当局已经意识物价问题到可能会严重影响到社会安定,危及政权安危,所以温总理连发强制金牌,行逆市而为的无奈之举。 应当说,温总理这样做短期内会收到一定效果。中国虽然改革开放多年,许多领域放开,但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对所有权主体的干预,并没有实质的变化,具有可逆性。政府可以以任何借口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 现实中国的大陆,各类产品、劳务、资产的价格的形成,不仅取决其稀缺程度,而且要看政府管制的程度,政府在价格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房地产的价格,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其中就不会不断推高。如果股市不是政府的扭曲化管制,价格就不会如此虚高。 此次政府的干预,就是利用了其在经济中直接干预企业微观活动的惯性,顺理成章地扮演着对全部经济活动全程指挥、管理的角色。温总理金牌不是对某个人、某个企业的管制,是对整个经济循环、经济活动的的管制,让人感觉仿佛回到计划经济时代。 可以判定,金牌发出后,运用舆论宣传、行政手段、重刑、以及杀一儆百的手法杀几个出头鸟,百姓生活或暂时不会恶化,保持相对的平稳。 同样,还可以判定,温总理的金牌的效果不会持久。 首先,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试想,上游在涨价、下游的企业能束手待毙吗?民众手中的货币不值钱了,不是从货币发行的源头下手,却要限制价格能奏效吗? 中国目前是开放的经济体,金融产品、货币、商品、劳务流通虽然还存在若干樊篱,但趋势无法改变。国际的商品价格,如原油、粮食、矿产等商品的涨价,国内市场不可能波澜不惊。 中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被动发行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导致大量热钱的涌入、江朱时期大量国债发行并在贪官手中沉淀…….,都可能成为流动性过盛的始作俑者,并通过现体制下经济循环诱发通货膨胀。 在这种情况下限制物价肯定不会持久。 其次,它会助长本已经权力很大的各级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权。成为行政系统扩大权力、滥用权力的借口,之后矫枉过正。 据报刊载,西安市物价系统短短一个月内出动2700余人次,对70余个大型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3400余个食品卖场、网点、门店进行了检查,包括洗染、食用油、盐、幼儿园等。罚款几十万元。大有会天天查,月月检的架式,如果这样的态势在全国漫延,不知是什么样。 虽然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此次列入临时价格干预范围的是极少数价格上涨较多且与居民基本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商品。不会改变企业自主定价的性质,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政府干预的是企业的不合理涨价。但执行这个规定的是目前的官僚体系,是一个没有制约的专权体系。 价格是市场交易中的核心内容,是利益分配的一种工具,此次价格管制在执行过程中或许会成为官僚体系榨取中小企业的一个新型工具,会成为限制中小企业的枷锁,使它们在变幻的市场中自主性下降,使本来已经很艰难的经营活动雪上加霜,初期他们会以降低服务水平、减少生产或暗中涨价的方式来防止损失,随后可能干脆关门、破产。一旦中小企业受累,就会引发失业率上升,并引发萧条的连锁反应。最后中央可能又要在治安与萧条之间进行再次平衡,放松价格管制。 第三,从长期的经济发展来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商户会接受价格管制的做法吗。经济管理当局应当清楚,目前价格管制的环境与当年计划经济价格管制的环境已经大不一样。 计划体制下,多数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由政府负责,吃穿住行按计划分配,农村有合作医疗、城市大病统筹,民众生活在大锅饭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企业不是全民就是集体,农村是集体所有制,商品、农产品价格由政府管制,指令、指导价格占了大部分,达到90%。当年的连花生、瓜子都要计划供应给居民。此时,价格管制可以做到令行禁止。 可是,目前中国只有4%的商品为政府定价。约96%的商品都是由企业、商户根据市场供求自行定价。企业、商户的交易行为大量、随时在发生,政府根本无法全面实时控制。如果调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新一轮的执法,只会使正当经营的中小企业损失惨重,非嫡系的外企与大企业也会受累,投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差,继而产生黑市、地下交易。 朱镕基国企改革,让国企职工下岗做小买卖,等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之后,又要让他们交待涨价的理由,交待成本构成,公平吗,他们能接受吗。他们的成本中官僚盘剥的部分如何上报。 第四,石油、石化、能源、电讯、电力、煤炭、公路、铁路、银行、房地产等行业的垄断企业,是目前国家控制的经济命脉行业,也是稳定价格的重要的基础与源头行业。 可是,恰恰是这些垄断企业在执行名义老板――中央政府的价格管制规定上出了问题。这些垄断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与政府的特殊关系,与银行的紧密结合,长期盘剥下游企业,在低效率下获得暴利。在享受了一轮又一轮涨价之后带来的暴利,必然会对价格管制进行顽强抵制。因为那样会减少它们的收入,甚至暴露官商勾结、盗窃国库的勾当,导致资金链断裂。 前一阶段中石油对成品油的限价的态度就非常能够说明问题。中石油利用其垄断地位,借口与国际接轨,不断抬高成品油价格,中央政府限制价格时,中石油就限供,导致各地供应紧张。当中央政府强制要求其执行时,年获得可以达到千亿中石油,居然向中央政府申请亏损补贴。 目前中国大陆的许多垄断行业、企业,已经有政治利益化、政治集团化的趋势,政治利益与垄断企业的结合反对价格管制的阻力会更加强大。如中石油的原老总、现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就是中石油此次杯葛物价管制的后台老板。此外,出于政治的考虑,江派也乐得见到胡温政府治理下经济混乱。此次通货膨胀、包括股市价格的跌宕起伏,后面就有江派兴风作浪的影子。 今天的中国,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政治问题。 由上可见,在中国的体制下,温总理的价格管制走的不会很远。胡温从江泽民、朱镕基手中接过的这辆车还会以原有的速度向下滑行。价格管制这种制动手段只能见效于一时。 普通民众会在初期看到政府强大的权威,可能会受益于一时,体会到价格管制的好处,甚至会缅怀毛泽东时期凭票证的供给制。但这都是短暂的,随之而来的是长期的无可选择的低水平生活。 外资企业,包括港台企业也可以品尝一下计划经济的味道,对这个高速发展的怪物有了新的认识。 损失最小的还是官僚体系的权贵,价格管制与否他们的地位不会变,他们只会从管制中受益,从可能的价格双轨制中受益,即使茅台酒从2007年年初以来8次提价,也不影响他们对酒当歌。用一个腐败的系统去执行关系民生的工程,即使目的是好的,方法也对头,结果却肯定不理想。 当官的做恶,百姓买单,以后的机会也许不多了。套用电影中的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博讯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