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专栏】中国古代妙联趣谈(二)

作者:明珠 发表:2008-01-19 04:5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古代文人的对句雅好,不只在中原地区流行,也流传到了邻国。据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北宋的元祐(宋哲宗赵煦的年号)年间,当时宋朝与辽国交好,文禁甚宽。使节之间的往来亦常以谈诗论文相娱乐。苏东坡曾担任过与辽国通好的使臣。而辽国的使臣久闻苏轼大名,有心难为一下这位大学士。某日,辽使告之苏轼,辽国有一句:"三光日月星",举国无人能对。因以之请苏东坡对句。"三光"一词出自《庄子•说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又见于汉 班固《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但如直接对以"三形高下平"是不行的。因为"平"也是平声,与"星"发音(平声)不相对。另外在对句中,如果遇到出句有 数字、颜色、动物等名词时,都不允许重复。

东坡闻之先不置可否,过了一会才说:"我能对,你们不能对,我不想马上回答,也只是想替你们留点面子罢了。其实‘四诗风雅颂'就是天生的对句。"辽使听了不由得不佩服。"四诗"一词有几种解释,都与《诗经》有关;一说是《诗经》中的四体:《风》、《大雅》、《小雅》、《颂》。

只听苏轼又接着说:"四德元亨利"。"四德"是指《易经》中"乾"卦的元、亨、利、贞 四德。东坡把"贞"字漏了。辽使一听,以为抓住了东坡的把柄,正想说话。东坡说:"你以为我忘了其一是吗?请别开口乱说!我们两朝是兄弟之邦,你既是外臣,需要懂得礼节,这是(宋)仁宗的名讳。"原来宋仁宗名赵祯,"祯"与"贞"同音,按古代的礼节,皇帝的名讳可不能乱说,须避讳。所以苏轼说的"四德元亨利"在当时是没错的。辽使被东坡出其不意的这一说,亦无辞可辩。

苏轼又接着说:"六脉寸关尺"。辽使一听大惊,没想到苏轼连这么绝的对子都能想的出来。"六脉"是中医切脉的六个部位。人的左右手腕各分 寸、关、尺三脉,合称六脉。辽使说:"刚才的‘四德元亨利'毕竟少了一个字,请大学士再另想一句吧。"这时刚好雷雨大作,苏轼笑云:"‘一阵风雷雨'即景可乎?"辽使遂大敬服,尽欢而罢。

据明朝的书法家、文人祝枝山《猥谈》中记载,明孝宗弘治年间,夷使入朝,以一对偶语请馆伴(古代陪同外族宾客或使臣的官员)对,曰:"朝无相,边无将,玉帛相将。"这个外族的使臣本来是想讽刺明朝的朝廷中无能人,最好是拿出"玉帛"来和他国修好。"玉帛"一词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古代诸侯会盟执玉帛,故又用以表示和好。馆伴不能对,遂向大文人李西涯求教,李西涯对曰:"天难度,地难量,乾坤度量。"夷使悦服。须说明的是"相"、"将"二字在《平水韵》中属可平可仄的字。所以这个对句的平仄没有问题。

俗传东坡与子由(苏辙)夜雨连床,子由曰:"尝见鬻术(算命)者云:‘课演六爻,内卦三爻,外卦三爻。'思之不能成对。"东坡亦思之既久,无法对出。一日东坡与子由同出,坡见戏场舞棒花者顿有所悟,云:"棒长八尺,随身四尺,离身四尺。"语子由曰:"此语正可还前日枕上之对也。"所谓"六爻"者,是指《易经》卦之画曰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画,故称。《易经》卦的下三爻称"内卦",上三爻称"外卦"。从苏轼的妙对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发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真没有对不出来的句子。现在的一些学者写唐诗宋词时,有不遵守格律的,替自己辩解说不想"以词害意"等等;笔者个人浅见,写诗表达一个意思或意境,有太多词可用,有很多典故可借来比喻,并不会"以词害意";只是自己学识未到,想不出来而已。

现在的读书人,很多都是快考试了才赶着复习功课,因此被人称之为"抱佛脚"。据北宋的刘攽《中山诗话》记载,王荆公(王安石)喜欢说一些谚语和诙谐的话。一日,与客谈论佛门中的一些事情,遂有心向佛,因曰:"投老(到老了)欲依僧。"客人立即回答:"急则抱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客曰:"急则抱佛脚是俗谚。"若将出句的‘投'字,对句的‘脚'字去掉,"老欲依僧"对"急则抱佛";或"老欲依僧是古诗"对"急则抱佛是俗谚"都成对句也。

北宋时的大学士冯京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不仅是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均中榜首),而且为官数十年,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南宋的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书中记载了一则冯京的故事:冯京之父原是商人,壮年无子,至京师买一妾,已付了钱,问妾来历,乃言其父因纲运(官方的盐运)欠折(短缺),鬻(音遇;卖)女以为赔偿之计。遂恻然不忍犯,遣还其父,不索其钱而归。也许是做了善事有福报吧,冯京之父归家居数月,妻有娠,将诞,里中(乡里)人皆梦鼓吹喧阗迎状元,冯京乃生。

冯京小时家贫甚,读书于灒山(一说在广西藤县)僧舍。那些僧人养了一只狗,冯京与共学者烹食之。僧人向县令告状,县令看他们是读书人,就要他们作《偷狗赋》一篇,写的好就不追究责任,写不好就要受罚。没想到冯京援笔立就。其文中有一对句云:"团饭引来,喜掉续貂之尾;索綯牵去,惊回顾兔之头。"县令击节赞叹并尽释之,延之上座。第二年,冯京遂连中三元。

冯京写的《偷狗赋》笔者无缘全文览读,但就此对句来看,确实是精妙绝伦,一般的人还看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出句的"团饭"本义是指把饭捏成一团来喂食家禽鸟兽等,本句中用"团饭"来表示诱饵(估计是骨头之类的东西)。"续貂"一词典故出自《晋书•赵王伦传》,讲的是晋朝的赵王司马伦擅专朝政,封爵封官极滥,冠饰所用貂尾不足,至以狗尾代充,时人谚曰:"貂不足,狗尾续。"后因以"狗尾续貂"、"续貂"来形容朝廷封爵封官之滥授;或比喻滥竽充数的官吏。出句的大意是:我们用诱饵把狗引来,高高兴兴把狗吃了,但我们吃掉的是滥竽充数的东西(暗示寺庙内不能养狗)。出句中的"顾兔"也作"顾菟",古代神话传说月中阴精积成而生成玉兔,后因以为月的别名。出自《楚辞•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月亮里面放了只兔子,对月亮有什么利处?)"冯京又借用《楚辞•天问》的句子来暗示:寺庙中养一只狗真是不伦不类的,我们只好用索綯(绳索)牵了去,把它杀了吃掉。这一对句还有一妙处是把做案的经过都如实交代清楚了。

过去佛门中有"不杀不养"的规定。再说了,僧人都应托钵化缘,但凭施主布施饭菜,不能聚敛财物,又何必养一只狗来看门。当然冯京等人偷狗吃确实不对,笔者这里不想就此事论是非,因为当地的父母官(县令)已有明判。只是认为冯京能写出这样的对句,一句话中包含这么多意思,确实是才思敏捷,无怪乎能三元及第了。

据《邱琼山逸事》记载,明朝的文渊阁大学士邱浚少年时家贫,从师于一官宦之家的私塾。时值天降大雨,邱浚坐席当瓦穴漏滴之下,邱浚少年顽皮,乘宦儿(同学中官宦之家的孩子)不在,将坐席与之对调。宦儿诉此事于私塾的老师,老师可能是想考考他们的学业,就说:"我出个对子,能对上的就算有理。"因曰:"点雨滴肩头。"邱浚应声曰:"片云生足下。"师称善。宦儿愧不能对,哭告其父。父怒,召邱浚试以对曰:"孰谓犬能欺得虎?"邱浚即对曰:"安知鱼不化为龙!"宦知其非常人,好语遣之。

据清朝文人 褚人获《坚瓠集》记载,明朝的大学士李东阳四岁就会写字。六岁时,与另一位出名的神童程敏政被英宗皇帝召见,过宫门时,因门坎太高过不去,英宗笑曰:"书生脚短。"李东阳应声曰:"天子门高。"当时英宗皇帝赐给两位神童的御馐中有蟹,皇上曰:"螃蟹一身甲胄。"程敏政对曰:"凤凰遍体文章"李东阳对曰:"蜘蛛满腹经纶"帝又出对曰:"鹏翅高飞,压风云乎万里。"程曰:"鳌头独占,依日月于九霄。"李曰:"龙颜端拱,位天地之两间。"帝大悦,曰:"此安排,他日一个宰相,一个翰林也。"其中的"端拱"为赞颂皇上之辞,大意指帝王庄严临朝,清简为政。"文章"为一语双关,亦指美丽错杂的色彩或花纹。"经纶" 也是一语双关,亦形容人饱学而有处理国家大事的才能。"两间"即天地之间;亦指人间。出自韩愈《原人》:"形于上者谓之天,形于下者谓之地,命于其两间者谓之人。"六岁的小童有此文采,实属罕见。

由上面几则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从帝王、官宦到普通百姓,对读书人都比较敬重。主要因为过去的读书人须读圣贤书,须习礼知仪,须尊尚道德。将来才能承担治国济世之大任;或为人师表,传播圣贤之道,以助明君教化世人。所以即使是小的时候顽皮一点,犯一些小错误,只要知道改过,亦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

(未完待续)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