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8-01-10 23:31:07作者:张悦发
44万代课老师被教育部一声令下清退,这些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青春的编外老师们,不得不放下教鞭,离开讲台。他们本身收入不高,清退后处境堪忧。而另一方面,清退没有什么标准,优秀校长也被清退,偏远地区的师资缺乏,教育怎么进行下去?那些被清退的老师说,打发他们像打发叫花子一样。几十年教龄老师仅仅获得几百元补偿。公平吗?尊师重教真的就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甘肃省渭源县张家堡小学的代课教师在校门口的最后一次合影。 本报记者 王轶庶/图
再回首望一眼曾经任教的学校。 本报记者 王轶庶/图
2005年,王政明在给学生上课。 本报记者 王轶庶/图
2005年11月,南方周末报道西部代课教师的艰难处境,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但是,从2006年开始,按教育部的要求,全国44.8万代课教师被大量清退。他们现在的生活如何?国家有没有给予他们相应的补偿?两年后,本报再次将目光投向代课老师,关注这个庞大而沉默的群体的生存境况,记录他们离开学校后的命运。
2006年夏天,那把陪伴了王政明四十多年的二胡断了一根弦。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在这个夏天,王政明和其他三名同校的代课教师被通知,"接到上面的精神,你们明天不用来了。"
王政明是南方周末两年前《代课教师艰辛执着震动人心》(详见2005年11月3日头版)的主人公。这位"中国最老的代课教师"是张家堡小学的创建者,几十年来拿着不超出40元/月的工资,最后被以"清退"之名离开了这所与他血脉相连的学校。
南方周末的报道受到甘肃省主要领导批示,代课教师境遇曾一度好转,政府承诺转聘条件优秀的代课教师,补偿将被清退的代课教师。渭源县不少代课教师工资,终于由几十年来的40元/月涨至80元/月。
但这样的转机只是回光返照。
2006年,教育部提出,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要在较短时间内,将全国余下的44.8万人的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对于其中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可以通过考试取得正式教师资格。
渭源县自2006年开始大规模清退全县五百多名代课教师。王政明老师被清退后,他所在的甘肃渭源县数百名代课教师也经历了相似的命运。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县还留在工作岗位的代课教师仅有1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