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中日两国在北京举行"高层经济对话",达成多项协议,包括农产品进出口协议和最后一笔日元贷款协议。中日关系曾经紧绷多年,至一年多前,中方趁日方更换首相之机,积极谋求改善两国关系。首次实现双方"高层经济对话",就是收获之一。北京显然指望更多,反复强调与日本结成"战略互惠关系"。
然而,此时,却节外生枝。首次"高层经济对话"结束后,中日双方发表《联合新闻公报》,日方发现,中方竟然擅自删改两国达成的共同文件。比如,中方在其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中,竟然删掉了日方的关键要求:敦促人民币升值;以及,催促中国参与签署"能源宪章条约",让能源投资领域自由化。
北京有意删改共同文件,激起日本方面的强烈不满。日方官员表示:"私自进行更改,就是损害两国的信赖关系。"日本外务省在向中方提出抗议的同时,决定按照日文内容,自己翻译中文版,并在日本外务省的网页上予以公布。
面对日方的不满和抗议,中方开始默然无语,隔天又狡辩说:"新闻公报不是共同文件"(北京发表的,明明是《联合新闻公报》,有"联合"二字,指的就是事先由双方认可的共同文件)。实际上,对惯于自说自话的北京政府来说,这样的删改又算得了什么呢?况且,北京当局的删改行为,是针对中国民众,而并非针对日本方面。
由新华社公布的这份中文《联合新闻公报》,是面向中国国内,故意漏掉日方的陈述,是要向中国民众隐瞒真相:日本政府批评了中国政府,哪怕这种批评是那样的温和与含蓄。籍此隐瞒,中共当局可以在中国民众面前,继续渲染自己的"外交成绩",夸大自己得到的"国际承认"。这一切,不过是中共长期愚民政策的一部分
。
日本和平建设六十多年来,成就巨大,这与日本良好的社会风气密不可分。日本社会的一个主要品质,就是诚信。面对中共当局的弄虚作假,日方不免感到惊讶。日本官员感受严重,甚至认为:"这在外交上是不容原谅的暴力举动"。
日方官员的挫折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就在双方"高层经济对话"结束时,参与对话的 6位日本部长会见中国总理温家宝,还曾对这次会议的"成功"感到"满意"。日本外相高村正彦还表示:"两国能一起发表联合公报,就是最大的成功。" 没想到,三天后,日方见到中方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竟赫然不见日本一方的关键陈述!
联想到今年,"中国制造"的产品,因造假或含毒,在世界各地遭遇退货浪潮。在日本也不例外。"中国制造"的玩具和牙膏等,在日本被频频投诉和召回。这一回 ,中国政府删改中日共同文件,表现的,不过是这个政府弄虚作假的一贯本质;同时证实,来自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不过是中国社会上行下效的结果:有怎样的政府,就有怎样的社会。面对今日中国社会"只重金钱、不讲诚信"的恶劣风气,中共当局负有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当北京宣称要"打假"的时候,要打的,首先就是它自己。
北京每每把"中日关系恶化"的责任推到日方头上,然而,许多时候,恐怕正是它自己,成为两国关系恶化的源头。比如,日本政府推行的对华日元优惠贷款(低息或无息),已经持续近三十年,总计贷款达 32000亿日元(约300亿美元),用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对此,中共当局几乎没有让中国民众知情,而是把所有经济成就,都归到"共产党领导"的名号下 。这种做法,与北朝鲜金正日政权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该国主要靠外援支撑,但金氏政权硬是对内封锁消息,让北朝鲜民众迷信,那都是来自"伟大领袖的恩泽",以至于,每次领到救济粮,就有北朝鲜民众"热泪盈眶"。
中共对中国民众封锁日元贷款实情,令日方耿耿于怀,加上不满中共穷兵黩武,至 2004年,日本政府终于决定,减少以至停止对华日元贷款。就在这次"高层经济对话"会议上,中日两国外长签署最后一笔日元贷款协议:460亿日元,用于6个中国环保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