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香港媒体报道,德国默克尔政府提出亚洲战略决议,要在能源和外贸方面与中国竞争,并将加强与印度等民主国家的关系,以抗衡中国。
香港亲北京的《文汇报》星期二刊载文章说,自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以来,一改过去几任政府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对华立场转趋强硬。德国执政党10月份推出了它的亚洲战略决议,表示要在能源和外贸等领域面对中国的竞争,建议政府加强与印度等民主国家的关系。文章分析认为,德国政府亚洲外交政策的转变既有历史和默克尔个人的因素,也有想藉拉拢印度,来制衡中国的因素。然而,中国和德国的长远稳定关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中德两国自1972年建交,历届德国政府都持对中国友好的态度,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更是亲中国派。他在任内大力推动德中贸易,但被指责漠视中国的人权状况。
文章说,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比较稳定,但随著中国的崛起,一些欧洲国家有些不安。中国今年取代了德国第3大经济体的地位,出生于前东德的总理默克尔不喜欢社会主义,因此她上台后仿效美国总统布什遏制中国,采取与前总统施罗德南辕北辙的对华政策。默克尔公开批评中国的人权政策以及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严重,两个月前更不理采中国的抗议,会晤了流亡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默克尔10月29号访问印度时,强调要更重视与印度的关系,有报道指,这是德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一个标志。
美国夏威夷州"亚太安全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伊丽莎白-戴维斯女士,就中德关系的现状表示: "看来中国和德国的关系正在处于一个低潮,这与好几个因素有关。最近的一个事件就是达赖喇嘛对德国的访问,中国觉得德国与中国存在相当巨大的贸易,因此它可以向德国施加压力。但是贸易杠杆目前似乎不太管用。近来,不仅中德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预示着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近期内不会解除。"
香港《文汇报》的文章说,在默克尔访问印度的前几天,德国执政基督教联盟党推出新的亚洲战略决议,称"德国和欧洲在能源、非洲和外贸等领域面临中国的竞争,还说中国"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建议"德国增强与印度、日本、澳洲等民主国家的关系",言外之意,是要改变前几年德国政府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
印度近年的经济起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8%,仅次于中国。印度的人口将来有可能超过中国,是庞大的消费市场,而印度价值5,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工程更是外国商家眼中的肥肉,因此,德国重视印度不无道理。
然而,文章说,从经济角度考虑,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中国至少10年,中国是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印度只是德国在亚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德去年的贸易额是印德贸易额的7倍。有分析认为,德国的意图在于拉拢印度,制衡和防范中国。
德国政府发言人日前表示,德国相信德中关系将会改善,因为良好的联系符合双方的利益。分析认为,关注中国人权已经成为欧洲的一股潮流,只是跟英国和法国相比,德国总理默克尔较早调整政策。但只要在台湾等核心问题上德国不跟中国冲突,中德关系基本还是稳定的。旅居美国的中国时事评论人士刘晓竹就中德关系的前景分析说:
"我觉得前景不是很乐观。特别是现在又有了奥运会。奥运会胡锦涛和北京当局要用非常强硬的手段,甚至提出来绝对不准示威。这样一种强悍地压制老百姓、破坏人权的做法会给中国和欧盟的关系进一步蒙上阴影。中国的军事实力在增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人权的弱化在制度上和西方自由民主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了这种安全上的隐忧的加深。"
据路透社的报道,中国外交部星期二表示,中德两国恢复良好的关系将取决于德国方面,并指出,达赖喇嘛访问德国对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有负面影响,德国应慎重考虑欧盟和中国的整体关系。
(原标题:中德关系热变冷 德国拉印牵制中国)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