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当局在奥运来临前持续不断地向人民宣传要以“国家为荣、不丢祖国的脸、不要制造任何事件”。
|
2008年的奥运是北京当局向世界推销中国“品牌”(national brand)的舞台,也提供机会让北京当局展示他们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就如同1964年东京奥运向世人展现日本在世界大战后迅速复苏的经济能力。
据国际先锋论坛报报导,为了达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北京当局持续不断地向人民宣传着奥运的 来临,疲劳轰炸似地要求中国人民要“享受奥运、以国家为荣、不丢祖国的脸、不要制造任何事件”,目的就是要在北京奥运日益迫近的短期内,快速地让人民“文 明化”。
为了在这大型的盛会之下为国家争面子,北京当局“谆谆教诲”着人民该如何表现,甚至该如何感受。在这样的气氛之下,中国人民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欢腾空间,而且对于奥运种种带来的不便也只能在私底下抱怨。
即使北京当局向世人显示了其在太空竞赛中的实力,例如派遣太空人、登陆月球、计划建立太空站等等,然而中国 当地的环境及社会问题却接踵而至,包括土地征收的优先预算问题(budgetary priorities)以及快速经济发展下所引发的房价、健保及教育需求未能达到人民需求的种种情况。想当然尔,这些议题也绝不会浮出台面,因为在中国, 没有人敢质疑政府如何使用国家预算,人民只能追随着政府为他们而定的目标。
国际先锋论坛报说,事实上,北京当局对于“现代化”的观念相当传统及老旧。在北京当局的观念中,一栋栋的摩 天大楼才能代表着经济的发展。这些拚命向上发展的建筑物夹杂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让中国人民与过去五千年的历史更为疏离。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奥运以及 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北京当局推动“文明化”运动的宣传手法也相当陈旧,标语以及旗帜被大量运用来紧迫地叮咛着人民们要塑造进步的形象-不吐痰、 要排队、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当北京奥组委喊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的口号,敞开大门欢迎各国的人民参加北京奥运这场国际盛事时,许多到达中国的外国人发觉,北京当局对外的宣传似乎和中国人民本身的行为有着 落差,毕竟要中国人民几十年来的习惯在短期间改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对外国人士的态度在内。
住在上海四年的国际先锋报记者霍华·法兰奇(Howard French)认为中国人民与他国人民的互动之间仍存在着一道鸿沟。一直以来,北京当局藉着清楚的分界-“我们中国跟他们外国人”来凝聚及控制人民。尽管 北京当局不断要求人民对外国游客要友善,法兰奇却从中国人民们的口中一句“老外”感受到他们真正的想法。当外国人成为奥运的必然景象,这个词汇就自然出现 在各个阶层人民的嘴里了,从车站、饭店、到旅馆。
“老外”从中文表面意思来看是表示年纪大的外国人(old outsider) ,法兰奇说道,即使这句话不具敌意,却也绝非友善。当“老外”这个词汇常伴随着中国人民向外国人打完招呼之后出现,这代表着在中共治下的中国人民对于外来 者的排斥仍根植于其观念当中。中国人民要能体会外国人士们被喊老外的奇异感受,或许要当他们在离开中国后被外国人指着并大喊着“中国人” (Chinese)时才能感同身受。
国际先锋论坛报最后说,“和谐”是中国在人文奥运中所提出的核心理念,中国人民若真能藉由奥运展现更好的文明,并且打破藩篱地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共同和平庆祝人性的美好,北京奥运并定会在世人心中留下最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