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始终坚守臣节的无冕之王

发表:2007-10-31 2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人类创造了权力,而权力又扭曲了人性,多少人为追逐权力不择手段甚至同室操戈、骨肉相残,多少人成为权力的奴隶和牺牲品,即使身败名裂、粉身碎骨亦初衷不改,在所不惜。臣子为攫取最高权力铤而走险,帝王为巩固权力滥杀无辜,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幕幕血淋淋的人间惨剧。然而,在中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名人——他们依靠自己的卓越才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在握的宰辅大臣,都辅佐了至少两代以上的帝王,老皇帝死后,作为托孤重臣他们已是无冕之王,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像王莽、刘裕、杨坚、赵匡胤等人那样轻易废掉小皇帝建立起自己的家天下,成为新王朝的开国君主。但是在如此巨大的权力诱惑面前,他们都不为所动,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忠心耿耿,坚守臣节,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的这种高风亮节不仅在古代属于凤毛麟角,即使在今天也非常难得。
     1、伊尹
     伊尹(?~前1713),商初大臣。名伊(另说名挚),尹为官名。今莘县人(在今山东)。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务农。传说他为了见到商汤,遂使自己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说汤而被用为“小臣”(和姜尚垂钓渭水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后为成汤重用,任阿衡(宰相),委以国政,助汤灭夏。汤死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即太甲即位,汤孙太甲为帝时,因不遵汤规,横行无道,被伊尹放之于桐宫,令其悔过和重新学习汤的法令。3年后,迎回太甲复位。死于沃丁时。他为商朝理政安民60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世称贤相,3代元老。伊尹于公元前1713年卒于亳(今山东省曹县南),享年百岁。
     2、姜尚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炎帝神农皇帝51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武王两朝的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据史书记载,他直到花甲之年仍未遇明主,垂钓于渭水之滨。后巧遇周文王姬昌,成为知人善任的周文王的重要谋士。在他的全力辅佐下,周族的势力日渐强大,“三分天下有其二”。可是天不假年,周文王未能实现灭商的愿望,便撒手归西了。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拜姜子牙为国师,并号称为师尚父,姜子牙也不改初衷,继续全力辅佐武王姬发兴周灭商。在克商的关键战役牧野之战中,据《尚书.周书》记载,姜尚曾亲自率兵担任前锋首先向商军发起进攻。由此看来,姜太公应该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全才。灭商后,因其卓越的文治武功,他成为西周王朝的首席功臣,第一个被封为齐地的诸侯。武王死后,他又与周公旦一道,辅佐幼主成王,内修政理,外平叛乱。直到康王年间,才以高寿离世。
     3、周公旦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灭商后仅两年就死了,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此时西周的政治形势相当险恶,主少国疑,内忧外患——内有王公大臣的离心离德,外有殷商残余势力的蠢蠢欲动,若周公举措稍有不慎,新生的周朝就有倾覆的危险。周公旦摄政期间,其弟管叔鲜和蔡叔度散布流言,说他要篡权自立,并勾结周公的另一个弟弟霍叔处及纣王之子武庚联合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为了免除成王和国中大臣们的猜疑,周公毅然亲自帅兵东征平叛,三年后平定“三监”叛乱。在成王长大成人后立刻还政成王,退居臣位,丝毫不贪恋权势。摄政期间还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周公旦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4、赵盾
    赵盾(约前653-前602),即赵宣子,谥号宣孟,亦称赵孟。春秋时晋国执政。前 621年在晋国执政,节俭奉公,注意整饬政纪,大得民和,又以车八百平周乱,立匡王。先后辅佐三代国君——晋襄公、晋灵公和晋成公。前607年,他因忠心为国,犯颜直谏,荒淫无道的晋灵公图谋杀他,他避难出走,未及越境,灵公被杀。他回朝迎立成公,继续执政,约在成公五年病卒。
    晋襄公六年(前 622年),赵衰卒。由于赵氏家臣阳处父鼎力相助,赵盾取狐射姑(贾季)而代之,将中军,执晋国政,时年30岁左右。后来襄公死后,继位的灵公年幼,赵盾更是尽心尽力的辅佐幼主。在内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胆识。他“制事典,正法罪”,补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条文,使赏罚量刑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可循;“辟狱刑,董逋逃”,昭雪沉冤积案,监督揖拿逃犯,稳定社会秩序;他还“续常职,出滞淹”,选贤任能,赋职任事,罢免那些庸才和政绩平平的官吏。并将所制定的“事典”授予太傅阳子和太师贾佗,在晋国颁布执行,“以为常法”。这对于晋国政局的稳定,对于法家思想在三晋的孕育产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赵盾性情劲直,疾恶如仇。灵公年纪渐长后,骄奢淫逸,滥杀无辜,晋国民怨沸腾。赵盾犯颜骤谏,灵公惧,派且霓刺杀赵盾不成。这年九月,灵公同赵盾饮酒,伏甲土于宫庭四周,欲再次谋杀赵盾。由于右提弥明以死相救,赵盾逃出晋都。随后,赵盾族弟赵穿杀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晋境而归,拥立公子黑臀为君,是为成公。赵盾继续执政直至成公六年病亡。

    5、霍光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他跟随汉武帝近30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麒麟阁十一功臣第一。
     汉武帝临死前,命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的图画赐予霍光,嘱托霍光像当年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样辅佐幼帝刘弗陵。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春,汉武帝病死,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随后果断挫败了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政变阴谋,并革新政治、经济,废除了汉武帝时期留下来的一些弊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整了阶级关系,从而,使汉朝的经济走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汉昭帝在位13年,由于霍光的辅佐,为汉朝的巩固,为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都奠定了一定基础。昭帝死后,霍光先是迎立昌邑王刘贺,因荒淫无道,不久又将其废掉。他宁愿担负所谓擅自废立的恶名,也不愿使汉家王朝毁在昏君手里,这表明他对汉室的忠诚,也是对国家的高度负责。又迎立武帝曾孙刘病已(即在巫蛊之祸中罹难的戾太子刘据之孙)即位,是为宣帝,霍光选择了汉宣帝,才使得汉朝保持了兴旺的局面。汉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辅佐朝政,直到病死。
     霍光秉持汉朝政权前后达20年,他忠于汉室,老成持重,而又果敢善断,知人善任,实为具有深谋远略的政治家。他击败上官桀等人发动的政变,废刘贺,立汉宣帝,使汉室转危为安,其政治胆略颇可与萧何相比;他改变武帝末年急征暴敛、赋税无度的政策,不断调整阶级关系,与民休息,使汉代的经济出现了又一个发展时期。由于霍光的巨大历史功绩,后世将其与伊尹相提并论,人称“伊霍”。但是由于对自己的妻子儿女管理教育不善,导致在他死后仅两年,他们继续飞扬跋扈,横行不法,最终被汉宣帝灭族。一世英名最终毁在妻子儿女们的手里,这一点也可以为今天的一些官员们所借鉴。

     6、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并明确告诉他,世子刘禅可辅则辅,不可辅则可自取。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自取”,而是选择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禅继位,尊诸葛亮为“相父”,晋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掌握朝政大权。诸葛亮勤勉谨慎,事必躬亲,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诸葛亮因小说《三国演义》的渲染而成为我国古代最有名的辅政大臣,成为忠君报国的典范。
     7、韩德让

     韩德让(941~1011)中国辽代圣宗时大臣。后赐名德昌,又赐姓耶律,名隆运。辽景宗时,累迁权知南京留守事。乾亨元年(979),因守南京幽都府(今北京),击宋军有功,授辽兴军节度使。不久,入朝为南院枢密使。四年,景宗死,圣宗嗣位,因年幼,由其母萧太后摄政,韩德让极受宠任。统和三年(985),与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室昉等重臣同心辅政对稳定圣宗初年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四年,宋军北伐,他击败曹彬、米信之师,封楚国公,复进封楚王。十二年,代室昉为北府宰相兼领枢密使。耶律斜轸死后,韩德让兼北院枢密使。十八年前后拜大丞相,进封齐王,总理北南两院枢密院事。澶渊之盟后,徙封晋王,赐国姓耶律;且出宫籍,位在亲王之上。他是辽臣中辅政最久、集权最多、宠遇最厚、影响最大的一人。对圣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以及维护辽宋盟约等,他都起了重大作用。

     8、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竭尽心智辅佐幼主,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淡泊名利”,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是上述古人做到了,他们权重而不骄纵,功高而不欺主,善始善终,一心谋国,实在是难能可贵,不失为千古为人做官的楷模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