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成就德行、避免不必要麻烦的良方,是有志修身养德的人应懂得的。北魏尚书袁聿修便是对自己的德行操守要求非常严谨,懂得避嫌,最终以清廉爱民的德行操守而名扬后世。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是北魏中书令袁翻的儿子,他官至尚书,为人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以清廉的操守而受人称赞。
袁聿修历任太子中舍人、博陵太守、尚书等职,为官很清廉,当时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当时台府郎官之间免不了相互来往馈赠,但袁聿修担任尚书十年,却没有接受任何礼物。他政绩显著,声名俱佳,远近的百姓都称赞他。
尚书邢邵和他是老朋友,常在尚书省和他开玩笑,把他叫作“清郎”。大宁初年,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巡查各地,负责考察官吏的功过得失。在经过兖州时,邢邵正任兖州刺史,两人分手后,邢邵派人送他一匹白绸。袁聿修退了回去,并写信说:“这一次来探望你,和你平时的行为不一样,古人从瓜田李下经过,都要避嫌,众人的议论是可怕的,要想不让人说三道四,就象堵住决堤的河水一样困难。你的心意我接受了,但不要给我留下自责。”
邢邵高兴的领会了他的意思,回信说:“今天送给你东西,都是因为我过于轻率,没有多加思考,承蒙你来信教导,我心中已经没有隔阂了。老弟你过去是清郎,现在成了清卿。”
袁聿修曾兼任信州刺史,在他兼职期满要离开时,追送的百姓挤满道路,有的人带着酒肉,痛哭流涕的挽留他,都争着远送。当时正值酷暑,为避免百姓过于劳累,袁聿修常常停下来,答谢百姓的厚意,并劝说百姓们回去。回到京城后,信州百姓七百多人请求为他立碑,筹集了几百匹布,委托中书侍郎记载袁聿修的功德。袁聿修就是如此受人尊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