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10-21 15:19:07作者:李佳
动向主编张伟国分析,这是中共从一个强权政治到一个寡头政治的转变,最高权威实际上在一个衰落的过程当中。
中共十七大正在进行,已经接近尾声,不过最高决策层的人事安排至今仍成迷。实际上,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的人事方案在十七大之前就已有很多种版本。在社会上,尤其海外的媒体上被炒作。这种势头是中共以往历次党代会所没有见到过的。
“动向”主编张伟国分析,这是中共从一个强权政治到一个寡头政治的转变,最高权威实际上在一个衰落的过程当中。
他还表示,从胡锦涛已经发表的政治报告看,中国不存在他进行政治改革的这种可能性。或者用西方一些媒体的报导话来说,就是中共已经把改革的大门关闭了。
*强权政治到寡头政治的转变
“动向”主编张伟国分析,一个方面,这是中共从一个强权政治到一个寡头政治的转变,最高权威实际上在一个衰落的过程当中,一个人拍板的现实已经成为历史了。
他表示, 很难想像毛泽东在世或者邓小平在世,各个派系都可以在外面放风,说有谁可以进政治局,有谁可以做接班人。说明最高权威已经不存在,大家群雄并起,很多政治派系为自己的政治利益去塑造一种所谓的民意。
包括胡锦涛在内,也在不断放风,释放这种所谓的政治气球,把人事方案这种动向,试探性的做一种安排。
另外一方面反映出,新的所谓第四代领导,他的地位并不很巩固。在人事这种问题上决策权力和空间相当有限。各派系相互角逐,争权夺利,或者是利益的交换,变的越来越频繁。这是十七大的一个背景。
*中共已经把改革大门关闭
张伟国介绍,十七大整个有两条走线。一条是人事方面,一条是政治路线上面。从胡锦涛已经发表的政治报告看,中国不存在他进行政治改革的这种可能性。或者用西方一些媒体的报导话来说,就是中共已经把改革的大门关闭了。
他分析, 这种情况下,他通过十七大政治报告的宣示,重头戏是在党章的修改,胡锦涛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里。更多的是体现在一种权威、权力上面的这种安排,而不是政治路线。
表现出他对自己个人权威的一种肯定。所以从这点来讲,将来的政治路线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十七大接班模式受到挑战
为什么说胡锦涛是在用一种政治宣示的形式来强调自己的权威呢?
张伟国解释,以前第三代核心是邓小平“册封”。但江泽民也不可能在邓在的时候说了算。实际上他是一个假核心,要等邓走了以后才能说了算。
所以作为一种交换呢,中共用一种内部规定的形式让江在十七大的人事上预留了一个发言权。实际上也是违反中共党章的。只不过是对江的一种补偿。
那么江在十七大的过程当中也是充分的利用了这样一种权力和机会。尤其是在人事问题上面,将胡锦涛原来接班人的方案推翻。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他就等于为胡锦涛安排了接班人。虽然他没有能力为自己安排接班人,但是他利用党内这样一种默契,或者是这样一些所谓的内部规定、内部协议,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新的“太上皇”。所以中共十七大后,它的接班模式实际上是受到了一个挑战。
将在新“皇储”阴影下度过
胡锦涛在过去五年里面,实际上是在江泽民的阴影下过来的。那么未来五年,应该讲,他会在一个新的,也就是他自己接班人的阴影下,新的“皇储”的阴影下度过。
为什么这么说呢?张伟国表示,胡当年被选为“皇储”的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很不确定,大家对“皇储”能不能够最后“登基”都心存疑虑。前面有赵紫阳,胡耀邦的例子。后面又有像江泽民这样也差一点被邓小平在南巡的时候拿掉。这种接班人在中共党内,有相当大的政治不确定性。
胡经过十年的“皇储”,最后坐到总书记的位置上,这一个现实,加上中共现在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这样一来一种政治生态,使这种接班变成了一种模式。也就是说,新的皇储将来要面临的这个风险和危险比胡锦涛当年要低的多。
*“政治期货”分散权威
大致讲,如果当年胡锦涛在位的时候门庭冷落,大家不敢对他太亲近,那后面的“皇储”,大家追着拍马屁这种情形就可能会出现。因为大家都知道,接班的风险不像以前那么大了。大多数只要不出意外,基本上都能顺利接班。
那这样的话呢,中共党内一些投机政客就等于要做这些“政治期货”,他们就会开始进行投资。这样的话,事实上也会分散胡锦涛自己的权威。所以他未来五年在新的“皇储”的阴影下面度过,这种情形是基本上是可以预料的。
*政治宣誓 保证权威
在这种情况下面,十七大胡锦涛比较急于的在政治报告,党章修改里面把自己的这个“和谐社会”放进去,这个动力也比较强。
张伟国指出, 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章,或江泽民的所谓“三个代表”成为党章里面的部份内容时,大多数都在他们去世后或下台的时候。在台上就直接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写进去,是比较少的。应该除了毛以外,好像现在就是胡了。
这个方面是对他的一个补偿,另外一方面他需要这种政治上的宣示来保证他的权威,否则权威的衰落就速度太快,他的执政能力受到的压力挑战就更大。
中共十七大正在进行,已经接近尾声,不过最高决策层的人事安排至今仍成迷。实际上,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的人事方案在十七大之前就已有很多种版本。在社会上,尤其海外的媒体上被炒作。这种势头是中共以往历次党代会所没有见到过的。
“动向”主编张伟国分析,这是中共从一个强权政治到一个寡头政治的转变,最高权威实际上在一个衰落的过程当中。
他还表示,从胡锦涛已经发表的政治报告看,中国不存在他进行政治改革的这种可能性。或者用西方一些媒体的报导话来说,就是中共已经把改革的大门关闭了。
*强权政治到寡头政治的转变
“动向”主编张伟国分析,一个方面,这是中共从一个强权政治到一个寡头政治的转变,最高权威实际上在一个衰落的过程当中,一个人拍板的现实已经成为历史了。
他表示, 很难想像毛泽东在世或者邓小平在世,各个派系都可以在外面放风,说有谁可以进政治局,有谁可以做接班人。说明最高权威已经不存在,大家群雄并起,很多政治派系为自己的政治利益去塑造一种所谓的民意。
包括胡锦涛在内,也在不断放风,释放这种所谓的政治气球,把人事方案这种动向,试探性的做一种安排。
另外一方面反映出,新的所谓第四代领导,他的地位并不很巩固。在人事这种问题上决策权力和空间相当有限。各派系相互角逐,争权夺利,或者是利益的交换,变的越来越频繁。这是十七大的一个背景。
*中共已经把改革大门关闭
张伟国介绍,十七大整个有两条走线。一条是人事方面,一条是政治路线上面。从胡锦涛已经发表的政治报告看,中国不存在他进行政治改革的这种可能性。或者用西方一些媒体的报导话来说,就是中共已经把改革的大门关闭了。
他分析, 这种情况下,他通过十七大政治报告的宣示,重头戏是在党章的修改,胡锦涛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里。更多的是体现在一种权威、权力上面的这种安排,而不是政治路线。
表现出他对自己个人权威的一种肯定。所以从这点来讲,将来的政治路线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十七大接班模式受到挑战
为什么说胡锦涛是在用一种政治宣示的形式来强调自己的权威呢?
张伟国解释,以前第三代核心是邓小平“册封”。但江泽民也不可能在邓在的时候说了算。实际上他是一个假核心,要等邓走了以后才能说了算。
所以作为一种交换呢,中共用一种内部规定的形式让江在十七大的人事上预留了一个发言权。实际上也是违反中共党章的。只不过是对江的一种补偿。
那么江在十七大的过程当中也是充分的利用了这样一种权力和机会。尤其是在人事问题上面,将胡锦涛原来接班人的方案推翻。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他就等于为胡锦涛安排了接班人。虽然他没有能力为自己安排接班人,但是他利用党内这样一种默契,或者是这样一些所谓的内部规定、内部协议,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新的“太上皇”。所以中共十七大后,它的接班模式实际上是受到了一个挑战。
将在新“皇储”阴影下度过
胡锦涛在过去五年里面,实际上是在江泽民的阴影下过来的。那么未来五年,应该讲,他会在一个新的,也就是他自己接班人的阴影下,新的“皇储”的阴影下度过。
为什么这么说呢?张伟国表示,胡当年被选为“皇储”的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很不确定,大家对“皇储”能不能够最后“登基”都心存疑虑。前面有赵紫阳,胡耀邦的例子。后面又有像江泽民这样也差一点被邓小平在南巡的时候拿掉。这种接班人在中共党内,有相当大的政治不确定性。
胡经过十年的“皇储”,最后坐到总书记的位置上,这一个现实,加上中共现在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这样一来一种政治生态,使这种接班变成了一种模式。也就是说,新的皇储将来要面临的这个风险和危险比胡锦涛当年要低的多。
*“政治期货”分散权威
大致讲,如果当年胡锦涛在位的时候门庭冷落,大家不敢对他太亲近,那后面的“皇储”,大家追着拍马屁这种情形就可能会出现。因为大家都知道,接班的风险不像以前那么大了。大多数只要不出意外,基本上都能顺利接班。
那这样的话呢,中共党内一些投机政客就等于要做这些“政治期货”,他们就会开始进行投资。这样的话,事实上也会分散胡锦涛自己的权威。所以他未来五年在新的“皇储”的阴影下面度过,这种情形是基本上是可以预料的。
*政治宣誓 保证权威
在这种情况下面,十七大胡锦涛比较急于的在政治报告,党章修改里面把自己的这个“和谐社会”放进去,这个动力也比较强。
张伟国指出, 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章,或江泽民的所谓“三个代表”成为党章里面的部份内容时,大多数都在他们去世后或下台的时候。在台上就直接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写进去,是比较少的。应该除了毛以外,好像现在就是胡了。
这个方面是对他的一个补偿,另外一方面他需要这种政治上的宣示来保证他的权威,否则权威的衰落就速度太快,他的执政能力受到的压力挑战就更大。